校园开放日
课堂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课堂教学 > 正文
教学研究月语文学科展示课教学反思(《雪孩子》武晓菲)
发布日期:2023-04-06    作者:李晔

21. 雪孩子》教学反思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武晓菲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如何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难点。对此,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学习感受:

一、 想象的前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研组多次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相对匮乏,有些想象难以开展。例如,小白兔家着火了这一情境,虽然平时学生会通过新闻、班会了解消防、火灾等相关知识,但毕竟都是间接经验。因此,在正式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如朗读课文、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被烟呛、被烫是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感同身受”,为后续交流打好铺垫。

二、 想象的“脚手架”:图、文、图文结合

一是通过“读图”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在《21.雪孩子》一文中含有两幅插图,分别对应“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以及“小白兔望着天空中的白云”。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引导学生观察一下图片里有谁、他们在干吗、他们的表情如何。两幅插图中包含了不少细节,例如雪孩子一开始戴的围巾、手套、帽子最后散落在地上;白云和雪孩子的表情都在微笑等。这种具体形象的插图能够快速吸引学生兴趣,从而展开合理想象。

二是通过“读课文”,分析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本文中主要通过分析“雪孩子的行为表现”来概括其勇敢、善良的品质。在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读”,大概包含三种层次:一是初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通过默读,大概知道本文讲了什么内容,哪两个自然段是写雪孩子救小白兔的经过的,哪里写的是故事结局等。二是细读,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比如雪孩子做了什么——(喊)、冲、找、抱、跑——这些行为表现体现了雪孩子怎样的特点——勇敢、善良、舍己救人……三是研读,通过揣摩重点句段,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教研组指导老师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这不仅是在学习课文内容,更是在学习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三是通过“图文结合”,互证互补、展开想象。插图和课文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可以从文字中找到或补充对应的插图信息,也可以从插图中印证或补充文字内容。例如,雪孩子最后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这一变化过程光看图是读不出来的,要结合文本才能知道,他是先化成水、再变成水汽,最后变成白云的。由此,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按顺序读图”,从雪地上散落的围巾、手套,慢慢移动目光到天空中的白云。在读图、读文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借助“气泡框”提示,合理地结合图文信息展开想象。当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因为,学生虽然已捕捉了相关信息、调动了相关经验,但是碍于语言的匮乏无法顺利表达,教师可以适当总结、升华,帮助学生用合适的语句交流想法。

三、 想象的教学设计:单元内层层递进

本单元一共设置了三篇课文《古诗二首》、《雾在哪里》和《雪孩子》。经后续学习发现,本文的教学目标可以在前两篇课文中做一定铺垫:

19. 古诗二首》:借助诗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通过读图展开想象)。

20. 雾在哪里》:总结文本特点,都是按雾“说的话、做的事、结果如何”这一结构展开的,从而想象被雾遮挡后的其他画面(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

21. 雪孩子》:通过第二幅插图、气泡框和全文大意,推断雪孩子的内心所想(对前两课所学技能的综合运用)。

由此可见,单元间的课文都有相互联系,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侧重点,更好地帮助学生层层推进,掌握合理展开想象的方法。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地址:上海市淡水路450号 邮编:200025 电话:63280645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4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