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教案培训记录(三)
培训内容:三年级上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千米的认识》
参与者:校长程华、教导聂晓、经验教师孙冰、青年教师徐嘉俊、唐明桦、袁慧菱、张怡雯、凌云斐、胡天有
青年教师们就《千米的认识》一课分别做了自己的解读以及内容的分享,分享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以详案形式展开,其中除了常规的教案内容,另外补充教材、学情分析,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做了分享,对作业、板书设计也进行了展示,第二个部分以模拟课堂形式展开,将个人备课、教材研究和上课实践有机结合,进行展示。
孙冰老师对每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点评,强调在书写教学重难点时,要和教学目标区分,本节课重点是初步建立“千米”的量感,要让学生体验1km。对于青年教师们的教学过程设计,孙老师也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比如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版面格式,可以使用小标题清晰呈现每一部分的活动。孙老师还指出,三年级学生展开手臂感受1m时,应该是两手腕之间的长度;除了书本上出现的横向的长度量感,也可以添加纵向的长度量感,引入地图、导航图等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千米与生活的联系,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扭转过多的知识技能训练,可以设计有具体方案的体验活动,与课前活动形成前后呼应,进一步加深对km的量感。
聂晓教导除了对孙老师所说的进行了一些补充,还另外指导我们关注《千米的认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联系和区别,本课时要重点关注建立“千米”的量感,引入部分的活动可以从单位入手,让学生有m、cm、mm的量感,再引出km,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1km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走一走,在体验中积累1km的量感,再创设一些学生可以接触和体验的生活情境,例如学校楼道,走一个单程就是50m,也可以加入校园50m的跑道,来回一圈就是100m,让学生体验1km就是10个100m,可以让学生走一走,估一估,感受时间的长短,能建立“表示较长的路程时,经常用千米作单位”的概念。
程华校长先对本课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解读,强调青年教师要重点关注书本中出现的关键字、句,例如“1km=1000m,1km表示1千米,就是1000m,1千米就是10个100m”,“表示较长的路程时,经常用千米(km)作单位”,要知道经常和通常的含义区别,运动场的标准环形跑道的400m是如何定义的这些书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程华校长在教学目标的书写上强调,要规范有层次,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尤其是在写完教学设计之后,要回过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在教学过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实体验的活动,书写设计意图时,要贴近实际教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