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月——美术主题教研活动纪实
教研时间:2022年12月21日周三下午
地点:钉钉线上教研
出席人员:刘佳雯、宋立芸、蔡琰、徐丽琼、沈禾
教研议程:
1. 指向教学质量的问题梳理及备课研讨;
2. 引导深度学习的交流分享。
教研发言内容:
(一) 指向教学质量的问题梳理
1. 问题一
走进名作单元是学生了解中外多元艺术风格的学习单元,贯穿1-5年级,一年级走进名作单元《彩色的名字》,学生对于米罗点线组合和鲜艳的的色彩搭配容易接受。相比之下,《多视角的脸》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许多学生没有欣赏过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绘画,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许多学生觉得不喜欢,很丑,怎么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让他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靠老师平铺直叙、告诉学生答案是不行的。少了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大师风格的理解停留在短暂的记忆中,没办法从情感上、动机上、价值观上真正地认同大师。所以在这节课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动起来”,设置有趣的“解谜游戏”,把探索问题钥匙的机会交还到学生手中,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问题二
《多视角的脸》一课的学习内容是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教材配套的作业是临摹涂色《朵拉玛尔》的印刷线稿作品,以往的传统教学中限制了学生在创意方面的发挥,怎么在作业呈现上进行突破。
3. 问题三
本课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新课标中文化理解的要求不谋而合,也是教学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美术课堂不是培养艺术家,二年级的学生怎么突破技能技法的桎梏,怎么透过“大师的画”学习“大师的精神”,最终学习大师毕加索不断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需要在备课环节中加入对大师作品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二) 引导深度学习的备课研讨
1. 宋立芸
刘老师设计的这一版教案让我感到新课标中“情境教学”的建议: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 1、2 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本学段的学习任务,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
我从说课和理论的角度来谈谈本节课,《多视角的脸》是沪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走近名作》中最后一课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到“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走近名作》是小学美术每学年都包含的单元学习内容, 名作对学生是最好的美术启蒙媒介之一,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也是审美教育的意义。本课教材中有几个词“大师”、“名作”、“多视角”、“立体主义”,这些都让人觉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我建议通过丰富的活动拉近艺术大师与学生的距离,可以通过任务驱动,设计一些层次递进的小任务来闯关。联系已有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艺术表现的特点和方法 ,深入浅出地走近名作, 让立体主义落地 。我认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从聚焦“教”到聚焦“学”。
2.蔡琰
听了刘老师的备课思路,我有以下两点感受。第一,突破与创新。这节课与4年前刘老师的备课相比,突破了她原有的比较传统的设计思路。强调了学生的一种主动性的学习。第二,文化与理解。从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作为切入点,将名人名言,还有大师的多元绘画风格很自然地放到了这节课中,让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不仅仅停留于形式上的美感,更多的有时候从一个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上去了解大师。
下面谈一下我在这节课上的理解,走进名作单元是美术学科每一册的教科书中的固定单元。怎么做到深入理解教材,就要把这节课深入到单元中去思考,甚至将每个年级的相关内容拎出来去整体考量,这样才能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学生在这节课中具体要学习的内容,根据学情量身打造教学环节。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正面头像 、侧面头像的绘画学习经验 ,为本课多视角的脸打下基础,也是对之前学习的一个汇总。当然,这个年龄的学生对名作的鉴赏能力仍然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陶冶高尚的的审美情操,获得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那么在模拟参观美术馆的情境中欣赏、交流毕加索多元的艺术风格这个环节设计得很不错。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呈现更新颖一些,用剪贴的方法可以让创作过程更加紧凑,或者用小组合作拼贴一张作品的形式,发现立体主义作品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特点;将正面与侧面的人物形象打散、重组,来表现夸张、变形的人像。单元内容是层层递进,是做到实际中去的,不是流于理论知识。
3.徐丽琼
我认为新课标中提出合作交流,从“个人学习”转向“协同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的需求。这里的小组学习不是为了展示而可以分小组,分小组的环节必须是出于协同学习本身,出于对这节课深入挖掘为基础。一堂课要满足孩子的三类学习需求:一是所有孩子的共同学习需求。在引导欣赏环节中教师可以来满足这一类需求。二是部分孩子的团体学习需求。那么在本课中,通过 几次小组合作来完成。我觉得小组合作放在新授环节比较好,刘老师创设了很好的情境——校园美术馆。那我们就把美术馆的效用最大化。小组合作在美术馆中找一找立体主义作品的作品;小组合作来拼贴立体主义风格的小提琴;还有讨论或评价环节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平时参观美术馆活动或博物馆的游学中,也经常有小组合作的经验,这样的体验是真实的、具体的、不做作的,引入到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果应该很不错。三是一个特定孩子的个别化学习需求。
4.沈禾
刘老师的备课环节很充分,但是一节课35分钟,要砍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语言,突出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与尝试立体主义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难点是正面与侧面五官的组合。学生作业我建议用拼贴的方式。学生通过上一节课《侧面的头像》作品剪贴、添画,成为作业的主动构建者,在个性化表现方面可以更突出。同形式的美术作品。 拼贴绘画相结合,激发创作乐趣, 也使作业的难度更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学生能更大胆地进行创意实践。
5.刘佳雯
本课我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创设校园美术馆的情境,围绕教学任务以四个“展厅”开展。即第一展厅——毕加索生平,这里我还会做一个改进,今天是我来做导览员,但真正展示的时候,我是想请学生来做导览员介绍毕加索的生平,赋予学生更多的使命和代入感。第二展厅卢浮宫的美术馆展示,用小动画的形式把各种毕加索风格的绘画作品放进去,并定格在两站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上,请学生比较感受,找出不同。第三展厅教室美术馆,我想设计一个小任务,请学生在教室中找出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一来,立体主义风格突出,易于鉴别,作为第一个挑战难度合适,帮助学生区别立体主义与其他绘画风格,从游戏中主动建构起立体主义夸张、奇特的初步印象;二来,美术馆的情境建设从头至尾,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整个学习过程的脉络清晰、完整。第四展厅——学生美术馆作业展示,评价环节也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或者一笔带过。但是这次的美术馆为学生营造美术鉴赏、学习、展评的氛围,学生的作品可以和大师的作品一同展示,就提升了孩子的兴奋点和学习成就感,让学生带着情感、带着目标去深度学习。
那听了刚刚几位老师的建议,我也会在后面的教案设计中进行修改。第一,加入小组合作的环节;第二,作业形式用拼贴来呈现,过程紧凑,效果突出;第三,结合单元内容,用到上一节课的作品来再创作。
2022新课标的修订聚焦核心素养, 艺术 学科核心素养 为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本次的备课研讨我组的教师们也是紧密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剖析,不断修改、精益求精。
刘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