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核心素养的凝练与内涵,主要介绍一下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界定核心素养的一些影响因素,以及它的内涵特征。
第二部分是信息科技课程目标及其特征,在界定信息科技课程目标时,新核心素养是如何落实到其中的。
第三部分,信息科技课程学段目标分析,也就是介绍一下信息科技课程学段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段目标和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他的凝练的过程以及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凝练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影响因素,其实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学生所生存的数字化环境的发展,那么尤其是我们所说网络技术,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干什么融合在了一起,它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对于学生来说,它可以在开展面对面的,我们所说正常教室里可以开展学习,同样在线上也可以开展学习,那么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这种结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学生这种交流方式。同样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可能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也在改变着我们做事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交流的方式。所以我们说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的时空。那么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去做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会产生数据,那么数据就成为了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的资源,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感觉,例如我们去网上购物,在我们购物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网络会给我们推荐,为什么他会给我们推荐?是因为网络在采集着我们购物行为的数据,它通过抓住我们真实用户的这种购物的行为的数据,然后构建一个虚拟的用户,在分析这种数据的过程中,然后再精准的服务真实的用户,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这种服务方式。那么大数据在里面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也会因为数据会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例如学生在个人学习空间学习过程中,通过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数据,例如所学习的内容的数据,测评成绩的数据和他人交流过程中所留下的一些数据,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学生的哪些学习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进行自我的个性化的学习和对于老师来说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所以我们说大数据已经成为了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新的资源。那么此外在现实空间虚拟空间融合在一起,数据成为新的社会资源的时候,我们身边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智能化的工具,例如可能我们去高铁进站的时候,我们刷脸就可以干什么?进站,我们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可以判断某些相应的信息,那么事实上人工智能也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内驱动力。那么随着学生生活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交织在一起这样的环境下,所以说我们说因为大数据可以把真实用户进行数据的数字的这种画像,以及因为有人工智能的存在,有真实的服务者,同时也有智能服务者存在。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就要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它就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在数字时代的这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以及掌握其中的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是我们在凝练核心素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那么第二个就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其实对于我们信息科技课来说,以前也有相应的技术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过相应的要求,应该是在2003年版的《高中技术课程标准》里面,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能提高学生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方面的能力。事实上随着我们数字社会的这种进步,以及学生所在数字化环境的这种变化,这一代的孩子他们自身掌握技术能力和2003年那个时候我们建立相应的标准,就有了很大的不同。那么这一代孩子可能从他们一出生开始起,可能会看到爸爸妈妈在使用智能终端进行相应的交流,使用网络进行购物,以及跟着爸爸妈妈去高铁站刷脸就可以进站。这个时候学生就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一些技术工具的使用的方法,那么我们要用以前的也就是20年以前的那个时候的课程标准,如果在对现在的孩子再进行相应的教育,可能就不适合了。
事实上当然现在的孩子可能会掌握了一些使用技术的方法,但是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例如像网络成瘾以及沉迷于游戏,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好的这种使用技术的行为。
例如走在马路上还在看着手机,那么我们如何把这样的孩子培养成未来适合于社会的合格的数字公民以及未来的劳动者和创造者,这就是这门课程需要开展的这种独特的教育的价值,也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数字化环境下需要具有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把孩子们从简单只是对技术工具的消费者培养成合格的未来的劳动者和创造者,这是我们要对这门课程培养孩子们核心素养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能够让学生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和交流学习资源,不仅仅能够使用去做一些消费,去买一些东西,更重要的能够使用怎样开展学习,能够开展自主的学习,以及和他人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同时还能够负责任地使用这些技术工具,能够在其中不断地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所以在凝炼核心素养的时候,这个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的因素。
第三个方面,在凝炼核心素养的时候,在研究课程标准的时候,这一相应的这些年内的国际的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做了一个整体的比较性的研究。在比较近些年来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在研制他们国家相应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时候,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的要求以及相应的素养,然后进行了梳理。可以发现事实上在国际整个的对信息科技教育来说,和20年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英国教育部在2014年,他们就重新修订了他们以前叫信息与通信课程的信息通信技术的这样的课程标准,并且把这门课程改为了叫计算课程,然后在这门课程里面强调了学生的数字素养,要求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关注信息社会责任。那么此外欧盟在2011年成立了这种数字素养的项目,要求发展全民的数字素养,提出了信息获取,有效交流、内容创新、数字安全、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几年欧盟对全民数字素养也进行了相应的补充。此外像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都对相应的信息科技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梳理他们的这些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国际上对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相应能力的教育,主要表现在要强调数字素养的这种提升,要发展学生的什么计算思维,让学生用符合解决信息系统和相应的在信息社会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具有信息社会责任。
那么通过我们信息科技课程的建设,我们就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为我们国家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奠定人力的这种基础。这是通过整体的这种对学生所生存的数字环境的发展的这种变化的研究,对学生自身发展变化的研究,和对国际上信息科技课程这门课程做新的变革以及发展趋势的这种梳理。这门课程凝练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集中在四个方面,一个就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其中信息意识是指的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例如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他使用相应的这种移动终端的时候,可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说到这些信息如何辨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去用什么方法去辨别,怎样有意识的获得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就显得很重要,那么我们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那么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到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这样的思维活动,当学生具有了这种思维的时候,他可以用这种思维去创新,解决一些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的问题。同样当他遇到身边的一系列的信息化的环境的时候,他也可以用这种思维去理解这种环境,从而能够更从容地生活在这种环境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的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能够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能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就使用我们的数字化设备或者数字化工具,不是简单的作为消费去里面进行娱乐进行聊天,更重要的让孩子们用这个怎么开展学习,如何用这个以后进入到社会中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还需要具有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该承担的这样的责任。那么核心素养的这种凝炼,也为后面界定信息科技课程的总目标以及学段目标提供了相应的指导。那么信息意识它的内涵其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可能我们更加强调孩子们要善于使用这种信息科技,当然同时也要勇于使用信息科技,不会说碰到了什么新技术,总是担心会出现什么问题,能够自主地去对它进行合理地探究和使用。所以在信息意识里面的一个方面,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感知力,能够熟悉信息及其呈现与传递方式,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分享信息,开展协同创新。一定程度上我们要培养孩子能够勇于使用这种新技术新工具的这种意识。事实上在孩子们的身边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新的技术和新的工具。例如我们说智能公交系统,随着城市智能化和智慧化的这样的发展,那么智能公交系统的出现,那么我们的孩子能不能合理的使用这种智能公交系统,在乘坐这种公交系统,能不能利用这种智能公交系统去判断要乘坐的这辆公交车,或者要乘坐的相应的地铁的哪一路的地铁,它已经造到了什么地方,那么在要乘坐的线路上有多少辆这种公交车在运行,那么自己要乘坐的这辆公交车已经运行到哪个站点了?与自己要等的站点还有多少距离?以及这辆最近的公交车到站点的时候,它的路况状况是怎么样的?其实利用智能公交系统都可以做出来最初的判断,这样就改变了我们去乘坐公交车的一些什么行为,从而提高了生活的质量,这就叫善于利用新的技术新的工具,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数据的意识。例如随着我们说各种各样的数字化设备,智能终端,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它就会产生很多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解决问题也就显得很重要。那么在信息意识里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能够评估数据来源,辨别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它的时效性,具有较强的数据安全意识,能够具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能够合理运用这种信息,真诚友善的进行这种表达和交流。事实上在我们身边,甚至在孩子身边,有的很多与数据相关的这种应用的场景,那么现在我们大家可能都感觉到的场所码技术,那么孩子们可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就需要有意识的在扫码的时候能够意识到其实是留下的自身的在这个地方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进行跟踪,可以进行溯源,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去找到相应的人,使得我们相应的工作,相应的问题解决的更加便捷,更加精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崇尚科学精神和原创精神。那么实际上只有我们自主可控的技术,只有我们自己掌握了这种核心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例如我们中国的北斗,我们中国自己自主研发的这种北斗的技术就可以使用,使我们更加安全地去发展自己国家,不用担心卡脖子的事情。那么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就需要让孩子具有这种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这种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将创新的理念融入自身的学习生活的这种意识,能够主动地动手去解决问题,具有尝试着掌握核心技术的这种意识,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去保护个人及他人的隐私,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地应用信息,同时具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这种意识。这样看来,信息意识在这些方面我们就需要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计算思维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个方面是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这种方案。那么其实在我们的课程标准里的一些跨学科整合案例中,也体现出来要培养这种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性。 例如在线数字气象站,学生这样的方案的设计,可能学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要用在线数字气象站去解决哪些问题,那么在这个需求分析基础上,就可以把要做的这件事分解成不同的的模块。例如我要采集哪些类的数据,例如像我们说温度的数据,适度的数据,那么这就是一个采集的这样的模块,那么采集完数据之后,我如何传输到相应的地方,保存到相应的地方,那么可能就涉及到通信的模块。其次可能还需要干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那么处理的模块处理完之后,如何把处理的相应的数据进行呈现出来,那么在整个的过程中就需要用到对要解决的问题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这样的一个方案,这是一个层次。那么这个方案是不是可行的,所以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这个方案进行验证,它是不是可行的?那么验证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引着孩子思和优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不是还有更高效率的方案,是不是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优化呢,通过这种迭代优化,使得解决问题更加高效,这也是我们这门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很重要的学科方法。同时随着情景的随着学生所经历的场景的变化,那么我们也要支持学生能够将其迁移到运用解决其他的相应问题过程中。那么这样的计算思维,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能够对他面临的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另外一方面,也要让学生针对这种解决的方案,能够尝试着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这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将其迁移运用到解决其他的问题之中。这是计算思维这方面内涵。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方面的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原始创新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养成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这种行为的这样的一种习惯,因为有了新的技术,新的工具,新的方法,如何利用这种新的方法更好地开展交流,显得就很重要。那么此外,不仅仅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还要掌握相应的方法,知道利用数字化学习的基本的过程和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能够获取、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事实上我们学生在教室里开展面对面的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是让在线的方式也可以支持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我们国家正在为我们学生提供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那么就为学生开展远程的这种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利用这样的资源,利用这种智慧学习的平台,可以自己在上面自主学习,同样也可以和没有在一个城市里,或者是在不同的这种物理的空间里学生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就改变了学习的方式,甚至可以创新学习。那么第三点就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还要具有创新创造的这种活力,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信息科技高效的去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进行开展的创新活动。比如我们互联网加学习,它可以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那么互联网加我们日常的生活,也可以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那么在改变这种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新的模式。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逐步的在使用这种新技术,使用这种新方法的时候,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这种新的模式,新的这种样态的存在,并且能够更好的适应所生活在的这样的一个社会里。
数字化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我们在界定的过程中强调了这四点,一个方面能让学生能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里面首先学生在新的这种环境下能够进行自我保护,能够注意相应的什么安全。此外,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还要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例如像一些老年人,可能和自己家里的这种老人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可能老人在使用这些数字设备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会有一些麻烦。那么我们如何能够让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去帮助老年人去更好地使用它。在同样大家一起在社会里生活得更加和谐,这就是要求孩子能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并且负责任的共享信息和资源,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所以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还如何能够乐于去帮助他人。此外,我们还要让孩子理解网络空间是人们活动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既然它是我们人类共同活动的一个新的这种空间,那么就需要遵照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以及伦理道德,符合这样的规定的去规范的使用互联网,同时能认识到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性,知道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那么在认识到这个的基础上,学生就要能够自觉地遵守信息科技领域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不断的增强信息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些的内涵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持。其指向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第二个方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信息科技课程目标及其特征。那么在界定好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课程标准组同时还梳理出了依据这门课程的概念的结构体系以及逻辑之间的关系,梳理出了6条逻辑主线,它们是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通过这6条逻辑主线来支持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样的落实,两者结合,确定了这门课程的4个总目标,也就是第一个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那么第二个目标能够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第三个目标,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第四个目标,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那么我们也可以注意到,第四则目标其实都是围绕着核心素养的4个素养进行界定的,同时也融入了6条逻辑主线,如何支持这些和课程目标的落实。
在第一则目标里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它就要凸显我们信息社会的时代性。事实上学生在信息社会生活过程中,随着新技术新工具的不断的融入和使用,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很早以前,我们可能比较强调的是要千方百计地去找信息,因为信息量很大,我们怎么找到我们适合的自己的信息就显得很重要。那么随着我们有了移动端,随着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移动的这种设备,大量的信息会推送给我们,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如何能够准确地辨别信息,也就是我们要让孩子们千方百计去辨信息,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避免被信息干什么误导。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新的特征,例如学生还可以性化定制信息,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信息推送的这种基本的要求,可以个性定制信息,甚至随着我们说自媒体的这种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这种需要,可以合理地发布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新技术的在孩子们身边的不断的使用,数据的出现,怎样安全共享信息,那么我们就需要在目标里进行相应的体现。那么在第一则目标里面在体现出在落实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里,一方面如何用数据就体现得非常重要。在课程目标里面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能够自觉地辨别相应的数据和信息的真伪,判断和评估所获取信息的价值,增强信息交流的主动性和友善性,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这是一个方面。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能够有意识的寻求恰当的方式,检索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那么掌握和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表达交流与支持自己的观点,依据信息价值,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提高学习使用信息科技的兴趣。那么在使用信息科技的过程中,就要能够养成使用信息科技的好习惯,同时也要注意使用信息科技,使用这种各种技术过程中不影响自己的这种一些像健康等等这方面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果再分析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形成信息意识,我们就可以看到把数据、信息以及检索、选择信息的这种过程和方法就融入到其中,支持信息意识的形成。同样在第二则目标里,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里就较好的体现出来,用我们这门学科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些要求。事实上对于我们所说的,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方面他可能是数字环境的什么消费者,它能够使用一些技术去去解决某一些日常的问题,例如去购物,例如干什么?去使用这种数字化的设备去付款等等。那么我们更重要的还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在数字化环境一个什么未来的生产者和创新者。即使可能我们的孩子以后进入到社会里面,进入到一个餐厅里,作为一个餐厅的这种管理者或者经营者,他能够不能够用我们这门学科的方法去提高这个餐厅的或者里面的管理的质量,能不能根据管理的这种需求,用我们这门学科的方法,例如用二维码的方式,合理地采集用户的数据,那么所有的客户里的数据合理的采集过来之后,就能不能合理地分析用户的数据。例如在自己的餐厅里,哪些用户在用户里面哪个餐品更受用户的欢迎,什么时间段用餐的人最多,以及来自己餐馆里用餐的这种客户的消费的水平。那么学生能不能以后合理的用我们这种方法,根据这样的数据的分析,能够解决我如何去准备原材料,能够让我们的这个餐厅的服务的更好,因为已经能够根据以前的数据知道前面哪些用户干什么,更喜欢餐馆里的这种餐品,能不能够根据分析出来的数据合理的安排这种服务人员什么时间段安排的服务人员要多一些,因为顾客这个时间段来的人多,什么时间段安排的服务员可以少一些,因为这个时候顾客会少一些等等。基于我们这门学科的方法,我们就让学生针对于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的去分析问题,然后设计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算法,并且使用我们这门学科的方法去验证和优化这种方案,让它不断的进行完善。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的目标里,就强调了要求学生能够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要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体验过程与控制的场景,能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具备利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它就对应了我们这门学科的数据的编码、过程与控制这样的相应的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这种作用,领会到算法的价值。当然如何使用算法能够让自己去解决问题更加高效,那么能够采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去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制定问题解决的方案,并对其进行反思和优化。使用简单的算法,利用计算机实现问题的什么自动化求解,能有意识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迁移到其他的问题解决过程中。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目标里面要求的内容和核心素养,计算思维的核心素养做了一个一体化的对应。同时把我们课程的6条逻辑主线里面的数据、算法渗透到其中,并且把用我们这门学科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体现到了这一点。
那么第三则目标,提高数字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事实上在我们所生活的数字化环境里,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新的场景,例如学生的数字化学习,随着在线技术的发展,随着我们所说的各种各样的移动的数字化的学习设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改变了从过去面对面的这种学习,现在我们发展出来双师课堂,三个课堂,那么我们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的这种公平性的学习,大家可以共享学习资源,另外一方面学生利用这种方式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开展学习,那么就改变了以前的学习方式。同样数字化创新,因为有了新的技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也就改变了我们很多生活方面的这种方式。例如我们以前在没有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可能去宾馆里去住宾馆,那么我们可能只能到了宾馆里才知道宾馆里的这种所住宿的这种情况,那么现在我们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在进入宾馆之前,我们可以提前进行预定,那么这样就完全改变了以前的这种经营的方式。那么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就需要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这种环境的发展,方法的发展,工具的发展,让学生针对于这个去经历在新的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去能够创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在课程目标里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要发扬创新的这种精神,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有这种利用新的环境下的技术也好,设备也好,如何合作解决学习问题,让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利用数字设备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协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利用信息科技进行合作的这种意识,那么这是一种合作。那么此外还要探究能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针对问题的设计的这种探究的路径,通过网络检索、数据分析、模拟验证、可视化呈现我们这门学科的这种方式,开展什么探究活动,得出来什么探究的结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利用信息科技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且能够采用新颖的视角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因为生活的环境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数字设备,那么结合这种数字设备,结合互联网加,结合人工智能加这样的环境,就可以有新的这种视角,那么并且设计和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那么创新就成为我们要培养孩子一种重要的这种能力。责任与担当,我们要求学生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的责任,是因为孩子们所生活的空间发生了变化,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拓展了孩子们的生存的时空。那么大数据的应用作为了一种新的资源,改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人工智能的作为一种创新驱动力的发展,有了新的我们这种技术的工具,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定会产生新的秩序。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如何让孩子们去遵守这种秩序也就很重要。里面也一定存在着新的网络的法律,相应的法规,那么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践行社会责任就要表现在孩子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怎样让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安全的生存,安全的生活,同时不伤害他人,能够在自己的环境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环境下,能够去帮助他人,维护好这种环境的秩序,让这种环境能变得更加和谐。此外也要意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于我们国家发展,对于社会发展这种重要性,所以在这里面也要凸显出来自主可控的这种重要性。那么针对于这些的考虑,目标四里面的遵循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一个方面就要让学生领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对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意义,具备自觉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意识,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那么只有国家有了自己的自主可控的技术,才能够安全的发展,这也就体现出来了没有网络的安全,也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大家可以查一下整个课程标准里面关于自主可控的要求,强调的非常的突出,大概有26处强调了要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
此外要有学生能够采用一定的策略与方法,能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安全使用数字设备,认识信息科技应用的这种影响,能够认识到信息科技在应用过程中,它的好的一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不良的这些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优势,避免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不良的影响,学会自我保护,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的应对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认识到人工智能对邻里与安全的挑战,能遵循信息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按照法律法规与信息的伦理道德进行自我约束,积极维护信息社会秩序,养成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良好的习惯,能安全、自信,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让我们孩子在使用信息科技,从一开始接触信息科技的时候,就要养成好的习惯,掌握这种使用的好的方法,然后再使用信息科技,一开始就扣好使用信息科技的第一粒扣子。那么我们孩子可以健康、自信、从容的生活在信息社会里。那么信息科技课程的这种总目标是随着学生的逐步年级的提升进行落实的,所以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细化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学段目标。
第三点我们分一下信息科技课程学段的目标,新兴科技学段的目标体现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在核心素养和6条主题线索,确定了这4个则这种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的这种发展,在不同的学段结合这6条主题线索,设计了相应的学段的目标,例如在第一学段,可能我们比较强调的是要让学生能使用数字设备进行进行安全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同时还具有信息隐私与安全保护的这种意识。随着年龄的上升,等到第二阶段要体验在线学习与生活,理解数据编码的方法,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我们学科的知识,一些原理性的内容,能认识到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随着年龄再进一步上升到第三阶段,也就是到了第五年级六年级的时候,能够通过分析身边的算法,能够观察一些过程与控制的实例,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能够理解其中的一些基本的原理,知其所以然,知道常用的数字设备特征及实现的方式,不仅仅是技术的一些操作,同时也知道了一些科技的原理,那么这门课程也就体现出来了科与技的并重。那么再随着年龄的上升,在以前可能是比较干什么?体验应用这些互联网与物联网。等到了第七八九年级,也就是到了第四阶阶段,就要通过探索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的基本的过程与方法,既要能够了解新技术新工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够适应这些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新的这种环境,同时也能够用技术去创新新的模式,推动整个信息社会的发展。
那么整个一体化的构建的学段的目标,按照年级的这种方式,采用学段的这种方式,让学生螺旋式上升发展。同时在学段目标的这种界定的过程中,还体现出了学段之间的衔接与递进的关系。课程学段目标也就实现了不同年级之间预期学习结果的衔接。其中低年级学习目标为高年级学习目标的开展打下基础。那么高年级学习目标是低年级学习目标的这种进阶,从而有助于实现学生循序渐进的这样开展学习。例如在信息社会责任学段目标里,它所强调的在一到二年级里面,要求的是能够学生自觉地保护个人隐私,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确定信息的真伪。那么他强调的一点是要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了信息的安全。那么等到了三到四年级,目标里要求,能够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在线社会生存的安全观。那么可以注意到他目标要求就进行了提升,提升到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管理,那么要求学生的能够掌握一些相应的信息,这种判断的方法技术的工具,那么再进一步提高。等到五六年级和七到九年级要学习,就能够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能够了解自主可控对国家安全以及互联网和物联网未来发展的这种重要的意义。那么从个人的安全再进一步提升到国家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突出强调了国家安全的这种重要性,在学生这种成长过程中要注重的这种承担的需要具有的意识所需要承担的这种责任。那么通过学段之间目标的这种衔接,就体现了学生目标学习的这种递进性,同时也建立了学段目标与模块内容的一致性。
学段目标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新社会责任渗透到各个学段里,它明确了不同学段需要达到的这种学习要求,那么它也就可以用来指导课程标准中模块内容的设计,那么这样就保持了课程目标与模块内容的一致性。例如在一到二年级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段目标里,它有这样的要求,通过对数字设备的合理应用,能够了解数字设备的应用过程和方法,能激发对信息科技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求知欲。那么这里面怎么能够激发对学生信息科技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呢?让学生如何了解数字设备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那么落实在了信息交流与分享模块里面的有一些相应的内容的要求,当然在后面其他内容里也有逐步的渗透,但是它对应了信息交流与分享模块里的一些内容。例如在这个模块里它就要求能够通过数字设备辅助学习交流与分享,激发对信息科技这种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强对信息科技的求知欲,那么通过在这个模块学生学习,学生就能感觉到通过使用信息科技开展学习有哪些好的方法,有哪些新的策略,有哪些新的表现的形式,那么它就对应了一到二年级数字化学习创新的目标,在这里就得到了体现,表现出了一致性的落实。那么同样在三到四年级计算思维的要求,简单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意识的把问题划分为多个可解决的小问题,通过解决各个小问题,实现整体问题的解决,其实它里面体现的计算思维,把一个大问题细化成小问题,通过一个小问题的解决来来实现整个的问题的解决。那么在落实这个的学段目标的时候,在线学习与生活模块也有了对应的要求,例如他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学习需要,能够将问题进行分解,并用文字与图示描述解决问题的顺序,利用在线方式分派任务,交流讨论,表达观点,发布结果。这个里面学生开展在线学习过程中,他能够把要需要解决的整个的过程的问题能够进行分解,并且要完成这个任务,解决这个问题,能够用文字和图示的方式能够描述出来顺序,它就反映出来把一个大的问题细化成小的问题,就对应了三到四年级计算思维的这样的要求,保持了学段目标与模块内容的一致性。
那么我们通过核心素养,通过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通过落实到总目标以及学段目标中一体化进行实现的,并且指向了各个模块的设计,以及学业质量标准的这种界定,以核心素养来统领着整个的课程标准的研制。那么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保持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这样的一以贯之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