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阵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在线网 > 学校精神引领 文化生活丰富 > 文化阵地 > 正文
馆校合作课程 -----“ 蝶儿飞舞 ”
发布日期:2018-01-08    作者:
 

馆校合作课程 -----“  蝶儿飞舞

一、  开发背景

(一)课程标准要求

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中,在生命世界部分,由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与生命周期、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等方面组成。而对于动物这一块,则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显著形态特征,知道它们的摄食方式,运动方式,繁殖与习性,以及简单的分类。

(二)学情分析

作为科技特色学校,我校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共同关心、探讨和研究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分析科学现象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自主创新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提高科学素养,爱科学、悦生活。

生物在我们小学自然常识的教学中,一直是很重要,学生也极有兴趣的一部分内容。注重学生的生物教学应该不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还需要改变原来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设计实验、饲养生产等)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不受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约束,不受传统教学程序和条件的约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各种能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

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对于生物的接触非常有限,而动物世界又是他们非常乐于探索的神秘地带。馆校合作项目正好弥补了学校资源缺乏的问题,为我们的生物教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拓展机会。

(三)场馆资源分析

自然博物馆缤纷生命展区中的蝴蝶展品,活体蝴蝶房,还有探索中心移动课堂的《蝶还是蛾》、《蝶翅飞舞》课程,为我们的蝴蝶课程学习提供了有力的资源。

(四)设计思路

我们选取了学生都特别喜爱的昆虫——蝴蝶,作为此次馆校合作项目的主题,利用自博馆缤纷生命展区中的蝴蝶馆,以及探索中心和移动课堂的相关课程资源,带领学生一起畅游蝴蝶王国,知道蝴蝶在不同时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蝴蝶的一生,它们的生命历程。并且可以简要地认识几个不同种类的蝴蝶,培养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  科目目标

1、通过观察,阅读,比较,搜集信息等方法,了解蝴蝶的形态特征和它们的生命历程。

2、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学习蝴蝶的分类,在与蝴蝶的亲密接触中,探索这种美丽生物的奥秘。

3、制作蝴蝶标本,进一步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蝴蝶这类小生命的了解,从小培养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蝴蝶的形态特征和它们的生命历程;搜集关于一、二种蝴蝶的具体特征和习性的资料;了解上海的一些蝴蝶种类。

难点:初步学会蝴蝶的分类方法;制作蝴蝶标本。

 

四、  科目内容

(一)选取原则

根据科目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其次,在科目目标中有一些是学生的能力目标的要求,因此除了在考虑内容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活动的形式。根据内容及其活动形式,促进科目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内容架构

阶段

活动名称

活动概要

活动目标

课时

场馆资源

 

 

 

 

 

 

 

认识

蝴蝶

认识蝴蝶了解蝴蝶的形态特征,知道蝶蛾的区分方法。

1、通过阅读,观察等方法了解蝴蝶的形态特征。

2、初步明确蝶与蛾的异同,学会区分。

3、学习制作蝴蝶标本,进一步熟悉蝴蝶的外形。

2

移动课堂《蝶还是蛾》、蝴蝶展区、蝴蝶标本制作材料

 

蝴蝶的

分类

初步了解蝴蝶的分类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知道蝴蝶的分类方法,详细了解其中的一,二种。

2、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够向大家介绍一种蝴蝶的显著特征。

 

2

探索中心《蝶翅飞舞》

 

蝴蝶

一生

了解蝴蝶的一生,知道它在不同时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1、通过阅读等途径,知道蝴蝶一生分四个阶段;了解每一阶段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探秘蝴蝶的那些事(繁殖,迁飞等)

2

 

 

 

 

上海

蝴蝶

种类

了解上海蝴蝶种类的分布情况。

查找资料,知道上海常见蝴蝶的种类分布。

 

1

蝴蝶房

创意

制作

制作环保创意作品蝶儿飞舞

设计并动手制作环保作品

1

馆方提供的蝶翅

 

五、  科目实施

(一)  科目设置

1)   学习对象:三年级学生(14人)

2)   课时安排:8课时

3)   校外资源:探索中心教室《蝶翅飞舞》、移动课堂《蝶还是蛾》、缤纷生命蝴蝶展区、蝴蝶房观察活体蝴蝶

 

(二)  馆内教学过程

1次入馆活动(1021日)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第一次入馆学习,说明活动内容和要求。

仔细倾听,做好准备。

明确学习任务。

参观展区,完成自学任务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蝴蝶的形态特征,发现蝶和蛾的异同。

观察展区标本,完成任务单。

通过观察,对蝶和蛾的形态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蝶还是蛾

通过图片的比较,是学生初步学会区分蝶与蛾

1、了解蝶与蛾的区别。2、学习制作蝴蝶标本。

通过观察和制作,加深对蝴蝶外形特征的了解。

小结

小结本次活动情况

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蝴蝶标本)

 

 

2次入馆活动(121日)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告知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安排,提出场馆参观的要求(校内完成)

仔细倾听,做好准备。

明确学习任务。

蝶翅飞舞

1.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翅膀、颜色、花纹背后的奥秘2.指导蝴蝶面具的制作。

1. 了解蝴蝶翅膀上翅脉和鳞片的结构 2. 掌握蝴蝶翅膀色彩缤纷的原因3.制作蝴蝶面具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根据蝴蝶翅膀对其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参观展区

布置展区参观的学习任务

参观缤纷生命展区,感受蝴蝶的美丽和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更多蝴蝶的外形特征以及不同的种类。

小结

汇总本次活动情况

谈谈本次活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