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在线网 > 党的建设加强 主体责任落实 > 组织建设 > 正文
2008年1月党支部及领导班子建设巡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0-01-13    作者:
2008年1月党支部及领导班子建设巡查报告 近年来,我支部一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监督保障作用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和谐校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稳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我支部在加强支部建设、优化党员队伍、提高管理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清晰简明的办学目标 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建于1932年,至今已经具有73年的历史。近年来,作为“二期”课改基地学校,我校在新课程精神的引领下,进行课程、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努力构建与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学校教育,继承一中心优良办学传统,吸收一中心深厚文化底蕴,坚持“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即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与学校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将学校的一切工作定位于“育人”之上。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现代课程所应具有的民主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世界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我校把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校办学的基本宗旨。 ●通畅有效的运行机制 经过五年多的运转,“人才小市场”的日趋完善、“年级组核心”的确立对 每学期的学校人事安排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委员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指导作用也已经越来越显著。以扁平式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将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减少枝节,提高效益,拟对学校内部机构进行改革,简称为“一”、“二”、“三”、“四”、“五” 。 一个人才小市场 建立人才小市场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对教师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后,在人事安排中,让教师与年级组双向选择,进而使每位教师在最佳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佳的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人才小市场还将继续完善,希望能更入情入理地来安排教师的工作。 两个制度——教育委员会制度 ——卷宗式评价制度 教育委员会制度。学校教育委员会任期三年,经教师民主选举,由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青年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等教学骨干组成。他们通过随堂听课和评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选拔和推荐青年骨干教师,建立后备骨干教师培养梯队,进行奖励分配等。 卷宗式评价制度。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由各部门制定评价方案,经教代会讨论决定,形成学校考评方案,方案对参加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使每位教职工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 1、教师的考评内容由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考核、必备材料、创新材料、叙述性材料以及外部评价材料组成。 2、行政人员考评的重点是考核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管理能力。 为科学考核教师工作,学校采取了教师卷宗评价的考核方法。以教师个人直接参与与选择、分析与自评为前提,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工作的成果,以及付出的努力和进步,展示在学期年里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上的成绩。通过自评、互评、考评,以及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价的整合,从外部主管评价转向内部客观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在不间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不间断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注重过程考核,并与实施目标管理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卷宗评价的细则,使评价方式更合理、公正。 三个中心 ——德育中心 ——服务中心 ——后勤服务中心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 ——信息中心 德育中心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主要负责德育工作;服务中心由后勤服务中心、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组成,为学校提供后勤保障,为人才引进,人事管理等服务。信息中心则负责管理学校的网络,信息化工作。 四个部门 ——专家咨询部 ——课程开发部 ——教学研究部 ——科学研究部 专家咨询部由上海市德育处、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卢湾区教育局顾问团等为学校的德育、科研、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与指导。 课程开发部主要负责学校的课程开发工作,其中包括课程设置、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开发等。 教学研究部的职能为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抓好教学质量。这就减去以前教导处烦琐的教务工作,注重教学工作的指导与研究,全力投入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开发部主要负责学校的国家级课题研究和教师个人申报课题的研究指导,不断推出成果。 五个组室 ——一年级组 ——二年级组 ——三年级组 ——四年级组 ——五年级组 继续实施管理重心的下移,年级组核心以年级为单位,对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及全体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年级核心小组依据学校工作重点及本年级组的实际,创新而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所有的教师都能积极地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 ●刚柔相济的管理制度 关注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需求。拥有一支奋发向上,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首要条件。教师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需求,我们将其概括为“六大需求”:需要报酬;需要荣誉;需要民主;需要休息;需要关爱;需要疏导。要把每一位教师放在心上,关注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期望,促进他们的发展。正如有的教师说的那样:一缕阳光就能灿烂,一滴雨露就得滋润。 在一中心里,每次教代会上程华校长都会给“逢十”生日的教师送上蛋糕,;每天校园里的巡视,尤其是傍晚时分,叮嘱教师们早点回家休息;每收到一封表扬信,都会来到这位老师的班级里自豪地宣读,这些让教师们于细微之处感受到关切之情。由此,也激发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一个待人热忱、积极向上、勤于工作、用心工作的教师团体必将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以上提到的教师的这些需求,每位教师在创建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满足教师的需求,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正确地引导教师追求精神世界的完美,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能够推动创建工作走向深入。为此,学校领导主动了解教师的具体需求,创新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作为满足教师需求的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创立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制度。 教师工作卷宗是以教师个人直接参与选择、分析与自评为前提,按照评价内容要求,将自己的工作实绩记录整理的相关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不仅能全面反映教师工作的成果,还能反映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明显进步,展示一学年里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上的成绩。根据评价方案,教师评价的项目包括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考核、必备材料、创新材料、叙述性材料以及外部评价材料等。每学年,学校组织专家和学校教育委员会成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教师工作卷宗中的材料进行评价。对于评价结果,教师有权要求查分,申请复审。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金分配紧密结合,实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了相当一部分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性。 2.完善教代会参与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重大决策或重大事件的处理交由教代会讨论表决,只有在教代会上获得了通过,才能实施。教代会代表由教师选举产生,教师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向代表反映。教代会上,代表们针对学校决策畅所欲言,达成共识。教代会畅通了学校领导和教师沟通的渠道,发挥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学校是我家,管理靠大家。”教师主动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他们的建议一旦采纳或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均被视为“金点子”,记入工作卷宗,或由学校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如“真情点歌台”就是由一位普通的体育教师提出的,如今已经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这位教师也因此获得了“金点子奖”。 3.开展教育研究月和各项校本培训。 实现自身发展、体现自我价值是大多数教师的根本需求。为了帮助教师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育研究月,采取专家报告、专题教研、优质课展示、基本功比赛等各种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每月一次的校本培训,针对学校教师实际需求,进行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班级网页的制作、电教设备的操作等教学技术的培训,也邀请专家到校讲解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以指导教师的实践。 4.建立展示课、个人先进的申报制度。 教师渴望施展自身的才华,在业务上得到同行的认同。每一堂展示课成为教师实现这一愿望的平台。学校的每一节展示课都公开向全体教师招标,有志者都可以报名参加。学校教育委员会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师进行选拔,选择合适的人选参加各项教学评比和展示,使他们通过公开教学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得到磨砺。 各项先进的评选标准总是在第一时间公布,教师们可以权衡后向党支部自荐。党支部召集年级组核心和分管领导听取自荐人的介绍,经过民主评选推选出候选人,在学校进行公示,然后上报相关部门。 5.成立教师社团,丰富教师生活。 每月一次教师社团活动既增进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书画社、棋牌组、健身社、美食家等吸引了志同道合的一群老师,活动中,可以忘却工作的烦恼,放松紧张的神经,享受高雅的生活情趣。 如今的学校教育倍受社会关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日益增多,期望值日益增高,塑造教育良好的形象就显得极为重要。塑造良好形象的关键在于:抓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首先,必须让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这样的信念:自身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以学校利益为重。任何人不能牺牲学校利益来换取自身需求的满足,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忠实地执行学校的各项决定和规划。 学校究竟存在那些不落实的事,单靠校长或是几个行政管理人员是很难查得一清二楚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此,教代会以“细节决定成败”为主题,要求每位教师帮助学校寻找未落实的事情,提案像雪片一样的飞入校长室的信箱。通过这些不落实的事,追根究底,不难发现承认不落实责任的人或部门。 其次,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是落实各项工作的保证。建立必要的处罚制度的根本目的不是实施惩罚,而是起到一个警示作用,时刻提醒教师恪尽职守。《学校教育事故认定和处罚条例》就是这样的规章制度。 第三,校长每日巡视校园、每月5日接待日、校长信箱、校长热线等也是发现不落实的人或是的重要途径。校长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深入家长,能够掌握学校最真实的情况,最快地解决问题,杜绝扯皮现象的存在。 如果是满足教师的需求是注重细节管理柔性的一面,那么抓不落实的人,查不落实的事就是注重细节管理刚性的一面,刚柔相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 我支部的党员都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辐射作用;以新点子、新举措来开拓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党员们通过认真读党史,学习各个时期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开展“重温誓言”,学习“西柏坡精神”,党员“授章仪式”等活动了解了在党的发展史上,先进性教育在关键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党员先进性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又是统一的。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先进性教育的目的很清楚,要党员能知党史,学理论,明纲领,进而提高共产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使我们党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重温誓言,学习党章后,我们借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式,提出了我们一中心党支部的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三大纪律八项要求”。 三大纪律是:严格遵守党的章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坚决执行党的决定。 八项要求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教书育人,争当能手;善于学习,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创新实践;谦虚谨慎,求真务实;以身作则,争做表率。 每个要求后都有具体的诠释,我们还将这“三大纪律八项要求”拟了歌词谱了曲,于是有了我们的“一中心支部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歌”。 而党员先进性具体的另一方面指的是先进性具体落实在行动上。在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始终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既要重视访贫问苦,也不忽视访贤求能。 在“双结对”工作中,我们除了与困难党员、困难教师、学生结对,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时也注重与骨干教师、积极分子等结对,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和他们多交流,一起商讨学校工作。 来我校读书的贵州跛小丫,我们多次上门关心她的生活并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又如在7月中旬召开的年级组核心、骨干教师和积极分子的座谈会上,大家商讨了新学期将实施的学校重大改革举措。 在访贫问苦中,我们及时了解了需要帮助的教职员工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暖心服务;在访贤求能中,我们集思广益,不断改进学校工作,为社会提供放心服务。 2、既要关心群众物质生活,也不忽视群众的精神生活。 如我校有位教师,他拥有大本学历,并掌握英语、日语及计算机技术,但多次被应聘单位解聘,今年又没有单位录用他,究其原因与他情商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教师,我们除了上门访问,为他提供物质帮助以外,更关注他的精神生活。与他熟悉的党员经常和他保持联络,并多次上门慰问,与他谈心,热心地为他联系工作,解决问题。在解决他生活困难的同时,化解他心中的矛盾。 同样对学生的关心也是既关注他日常的生活,也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实施的育苗计划是为部分家庭困难、行为偏差的孩子提供帮助,但考虑到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采用隐性帮助的形式,引导孩子改正不足,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3、既要服务好学生、教师,也不能忽视服务家长、社区。 除了为有困难、有需求的学生、教师、党员提供帮助外,我们也为社区、家长提供服务。如我们的“老少系列活动”由以前的一个“老少读书会”发展到现在的“老少合唱队”、“老少巧手坊”、“老少书画社”、“老少网上行”等一系列活动小组,为社区老人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在活动中营造了一种“老爱小,小敬老”的氛围,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很高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获得家长的支持,指导家长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将对我们的学校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们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和家长沙龙,为家长提供服务。 做到了党员先进性在内容上的具体化和行动中的具体化,对于提高党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党性修养, 巩固党员队伍建设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党员先进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校改革发展的要求,是党员自身发展提高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党员先进性的内涵,不能把过去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容照搬到今天。因此,不断发展党员先进性的内涵,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形下就需要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需要一支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的党员教师队伍。两年来,我支部有三位党员顺利转正,三位同志成为预备党员,三位同志正在进行入党预审的资料整理工作。两年里更有十余名青年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支部还在每个年级组设立了党小组,党小组长与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形成年级组核心,成为学校最小的管理单位。党小组长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直接组织和指导每个党员的日常活动,使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决议得到贯彻落实。搞好党小组的工作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党小组认真执行党支部的各项决议,组织党员积极完成党支部布置的任务。 每学年结合民主评议,支部委员会审议,评选出“党小组先锋示范岗”,对于工作有成效的党小组进行奖励,宣传。 ●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 加强教师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阅读计划——关注教师专业知识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不会是一个好教师。读书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我校把读书看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的一种重要方法,特为教师制定了“读书计划”。我校的教师“读书计划”规定,每一个教师每学期必须做到四个“一”,即: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一本教育专业杂志;读一本学生喜欢的书;指导学生读一本书。我们还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方法。我们的教师“读书计划”不仅鼓励教师自己读书,鼓励他们用书籍来提升精神,滋养心灵,让读书成为每一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同时将教师的读书和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捆绑在一起。这充分体现了我校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生命成长视为同一件事的学校管理思想。 2、教学改进计划——关注教师专业技能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每学期一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具体方法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其中包括优势方面和不足方面,自行制定的改进措施以及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学校根据这些信息为教师量身制定整改计划,以此来推动教师课题教学能力的提高。 3、师德服务计划——关注教师专业态度 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我校每学期向学生和家长发放关于教师师德方面的问卷。学校通过问卷了解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对家长反映较多的问题开展调查,及时反馈,对个别家长意见较大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戒勉谈话等。教师制订提高服务质量的计划,针对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期结束,根据教师制订计划再查访。 4、青年教师“育才计划”——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我校制定了以加速青年教师成长为目的的“育才计划”。育苗计划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展开,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在实践中我们赋予了这种传统的带教方式以现代的内容。我们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签订带教协议,规定导师应对徒弟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提供有关教学方法、技术、策略科研方面的咨询,帮助徒弟从自身教学中获得反馈信息,协助进行教学进行自我分析与自我纠正;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由此,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一批教学骨干。在各级各类的教学评比中,获得了显著的成绩。我校连续两年获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评比一等奖;语文每年代表卢湾区参加市教学评比均获一等奖;在区“百花奖”的比赛中,我校又获语文、数学、英语一等奖及其它奖项。 ●务实高效的干部梯队 我们切实加强了干部梯队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和述职制度,增强了自身的民主建设。重点做好中高层干部的管理,并且平时注意培养后备干部,梯队人员干部队伍。为每位中层干部配备了助理,均为35岁以下青年,35岁以下青年干部均达到本科以上学历。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到干部总数的60%左右。 ●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二期课改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构建有效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落实“二期”课改的基本精神,我校各学科、各年级组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围绕“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课程整合,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传递中心教学”到“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 在教学方面,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要求。我校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在教学中采用提问或设疑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求知、求同、求异 我校教师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家都认识到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学生只有会产生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才会主动去获取知识。课堂教学的结果不应是用传授知识去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去引发更多的问题,从而促使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认识向深入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发问的能力和态度,以及质疑的勇气和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的无序举例,引导出思考问题时必须有序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到大脑的有序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且依托教材,根据自己的经验,解决疑问。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倾听、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创新,增添全新的教学形式与评价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倾听、交流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学生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问,学到了更多相关的知识。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也有所提高。另外,还增进了伙伴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信息素养,学会收集、选择、运用 在我校所有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年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在拓展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时,鼓励学生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提高收集、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此外,为了让学生尽早开始学习信息技术,我校还在一、二年级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颇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一、创建学校品牌,凸现文化作用 学校能否成功的因素“不是大楼而是人和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是一个综合体,它涵盖了创新能力、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教育服务等多个方面。   什么是文化?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文化是一种茶垢”,文化需要以时间的延伸来逐渐积淀。   学校是一个文化单位,但不一定有文化,学校从事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工作。但学校本身不会产生文化,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校长的崇高使命。 我校创建学校品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分数竞争,可以归纳成两句话:“我分数高,你分数低。”只要考分高就具有竞争力。第二阶段是特长竞争,也可以归纳成两句话:“我有特长,你无特长。”只要做到分数+特长,它就具有竞争力。第三阶段是文化竞争,同样也可以归纳成两句话:“我做得好,你做不好。”从考分高到做得好就是考验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 二、学校文化的基本内涵 1、学校的历史传统。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会影响到学校的各个层面。 2、学校的价值观和理念。价值观是一所学校在自己管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一种行为是崇尚的,哪一种行为是反对的,这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3、学校的管理风格。每所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决定了它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特色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样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特征。 4、学校教工的文化素质和行为规范。学校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教工的行为来体现的。 5、学校独特的文化仪式和活动。文化是无形的,但是在学校里要通过有形的仪式和活动来体现。 6、学校的物质设施建设。这里所讲的物质设施,并不是说学校大楼有多高,内部装璜有多豪华,而是指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环境的和谐。 7、学校的社会形象。学校必须关注自己的社会表现,关注社区、家长对学校的反映,良好的形象对学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良好的形象要有优秀文化作为其内涵。 三、用优秀文化创建品牌学校的四大步骤 1、精神文化的提炼。精神统帅行为,优秀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提炼出学校优秀理念。这种优秀理念是学校自身土壤里长出来的,并且成为全体教工的共识,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2、制度文化的创新。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推出适应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管理的目的是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人性化的弹性的管理制度。 3、行为文化的倡导。学校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之中,这里包括一是学校有全新的管理行为,从这些管理行为中品味学校文化;二是教师全新的工作行为,要使社会通过教师行为来更好认识学校文化。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模范人物的树立,他们是优秀文化的活生生的榜样。 4、物质文化的构建。学校的物质形态也反映出学校文化的特点,要从对“硬件”的追求上反映学校对文化的追求。 一个学校的文化形态,可以用从小到大四个圆来表示,学校文化建设可以由内而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 现在是一个品牌的时代,而品牌又是无形的资本,越是有名气的产品,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学校品牌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学校品牌打造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学校品牌打造的实践之路。 实践一:重品牌打造,让质量提升学校形象 从理念开始,打造学校品牌。我们很注重自己学校品牌的打造,我们认为:校领导与教职员工都要有品牌理念与意识。以质量为本,利用媒体提升学校形象 学校品牌与质量的联系非常紧密,学校品牌要发展,质量就要提高。在质量提高的同时,还要发挥媒体的作用,经常借助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成为了上海市里小有名气的学校。这主要是我们抓住了学校质量,特别是服务质量的细微之处,提升了学校的形象。 四五年前,学生负担普遍都太重,让学校在上海率先推迟上课半小时。上海的多家媒体就对我们学校的做法进行相关报道,经过报道,我们学校减轻学生负担的做法在社会上迎得了普遍的好评,市领导也非常关注和支持。当时,每次市里人大,政协开会,这件事都是他们所谈论的一个话题。 学校有1500名学生,为让家长放心,每逢下雨天,老师都站在校门口,从车里把孩子接出来,给他们披上雨衣。 以上这些做法,都在用质量打造学校的品牌形象。学校质量的高低,比拼的都是细微之处,精细之处,细微之处做好了,效果立竿见影。媒体帮我们宣传,主动找我们学校。 实践二:以人本化教育管理,打造学校品牌 无论从教育管理改革的角度看,还是从教育对象的角度看,当前的教育缺乏人本人文的思想和精神,在此背景下,我们用“关心人的生活,更关心人的精神价值。尊重人的价值,更尊重人的精神价值。”这两句话为指导,专门打造我们学校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以此构筑我们学校品牌的内核。 对学生进行人本化教育 我们认为,孩子是一个未成年人,是有缺点的未成年人。对于孩子个体的教育,要在对其个体尊重的前提下进行。许多家长和孩子都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很可亲,育人有方。我们学校在上海地区率先实施考试不限时的举措,将考试时间推迟一两分钟,三四分钟。这种不急于催促学生交卷,等学生做完了再收试卷的人性化做法在上海引起了广泛关注,比如象《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对教师进行人本化管理 对于教师,我们学校采用人本化的管理方法。平时学校也会给老师安排工作以外的活动时间,放松工作的压力,丰富教师的生活,比如下象棋比赛,歌咏比赛,运动赛等等。从学校发展角度考虑,学校重大的事情,我们的老师都参与,老师们对于学校的重大决策,都有表决权,评价权和知晓权。 实践三:从校本入手,丰富学校品牌内涵 从学校品牌的发展来看,我们也非常关注校本,用校本打造学校品牌丰富的内涵,用科研课题统率学校的发展。这是我们这几年学校校本建设的基本思路。 开发校本课题,带动学校可持续发展。这几年我们先后有两个校本课题,四五年前,我们搞的上海市的科研课题,是《一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研究》(未听清),两年前已开始使用了,紧接着,我们把第一个课题中最亮点的“情感教育”拿出来,把它放大,变成我们的学校的第二个课题。《一中心小学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未听清),升华了第一个课题的附加值。我们用两个课题概括学校的发展,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课题成功了,学校的地位也提高了,学校由此发展起来。我们的“情感教育”模式远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我们学校的影响力。 实践四:校本管理,激励教师队伍努力上进 人才是多元的,人才也是双刃剑,让教师努力的工作,好人才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奖励规章制度,学校的文化。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卷宗评价等方式,把最适合的老师放在最佳位置上,让合适的老师在最佳位置上发挥了最好的水平,较好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实践五:抓教育成本,创新学校管理 教育行业一般只重教学教研而不重教育成本,学校的教育成本产出与投入不成比例。在这种情况下,要提升学校的总体质理,打造学校的品牌,学校就要关注教育成本的控制。 我们学校对这一点很关注,我们强调最优化教育,最优化教育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也讲提高教育的效率。以前,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占用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最后学生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老师与学生的付出都太多。现在我们强调,教师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时间与精力成本的控制。 为了提高质量,学校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学生通考成绩的高低是衡量这一体系的重要标准,另外,我们还通过各种竞赛来加强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比如英语竞赛、作文竞赛、电脑竞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