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在线网 > 教育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 师资建设 > 正文
依据规定 顶层设计 全面落实
发布日期:2016-01-12    作者:
 

依据规定  顶层设计  全面落实

——“注重作业设计研究,切实落实减负增效”实践探索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的启示

 

    

规定: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回家作业,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回家作业不得多于一小时……教育部减负十项规定、上海市教委相关文件以及每年的学校课程计划中均作出以上规定。

现状:

几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连续下发文件可谓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下了重锤,但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似乎并没有完全回归正常的范围,反而时常发生一些学校、教师踩红线的事件。社会对于小学生负担过重反响日益强烈。

    老师的担忧:

不少学校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学生作业少了,部分老师担心这样的作业量能否帮助学生达到巩固的目的,毕竟“量变产生质变”,于是总想着打打“擦边球”,让孩子多练练。

家长的烦恼:       

做得少是否会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或者看到晚饭前便能完成作业的孩子在家里闲玩,于是开始大量布置家庭作业……

先天的不足:

在教学五环节中,“备课”、“上课”一直以来是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点,因此无论是师范学校的学习,还是职后培训,乃至校本培训,怎样备课、上课是学习实践的重点。相关的专著也充斥着书店教育类书架。而“作业设计”可以说是教师先天不足的,系统的学习很少,科学的研究更少,许多老师布置作业的经验甚至来源于自己做学生老师是如何布置作业的。

学校的应对: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减少布置学生回家作业,老师们理解并且也能付诸于行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当机械的抄写作业、简单的重复作业等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该如何科学地布置作业成为教学的瓶颈。无法做简单的减法时,则需要对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在提高“质”上做文章,也就是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解释性。

作业的设计不再是教师个体的行为,而是在学校统一规划,由骨干教师团队引领下,开展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作为教学副校长,带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学科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研究是主要的实践与探索之一,并且以作业为抓手,推动五环节的全面落实,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作业设计从哪里起步?

——细化课标,依据目标达成设计作业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因此,作为学科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如指掌,并且能够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于基层教师而言,课程标准是纲领性的文件,比较笼统。例如,小学阶段分为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段,那么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乃至每一课时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这之间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梳理,这就造成的部分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尺度,这时候设计的作业过易或过难都是造成课业负担中的根本原因。

作业要做到难度适切,必须基于课程标准。我们组织语文、数学以及英语学科教师对《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先将小学阶段原标准按一二年级、三——五年级划分为两个阶段细化为按五个年级,确定年级学科课程标准,然后逐步细化至阶段、单元教学目标,进而梳理每一课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点,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作业的设计应有助于知识点、技能点的学习和检测,具有解释性。

细化课标,作为教师个体而言很难实现,即使是作为一所学校而言,也比较困难,但又必须落实。借助区教育学院的力量,发挥学校各级骨干教师的作用,还是能够完成,关键是有没有做实的决心。

初步完成这一任务后,以语文学科为例,在确定语文学科学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几年里对语文作业进行了几次全面的修订,不仅作业量减少一半,更重要的是作业的针对性强,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检测学生对于学习重点的掌握,而且作业与教学紧密结合,一些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觉得拿着这份作业就可以组织教学了。

作业的变化引起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以往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到的是设计教学过程,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句总结都要字斟句酌,而到了作业设计,则有些随心所欲,很少愿意在这上面花费时间。但现在教师们有了这样的共识:高质量的作业应该在课堂上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能够帮助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在课后可以促进学生的巩固,引发更深层的思考。所以作业的设计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加以思考,这样才能避免作业的盲目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二、作业时间是否在课外?

——立足课堂,倡导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不是不知道,但理念是否落地才是关键。因此,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倡导“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留有学生练习的时间。

课堂教学我们倡导“做中学”,教师摒弃过多的讲解,而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数学学科率先进行实践,教师们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追求讲解的准确、精炼,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根据反馈决定是否需要重复讲解。语文学科我们也进行了探索,精心设计了一课三练。课前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课中练,边阅读边练习,避免只讲不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课后练,立足课堂拓展延伸,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课后练的部分内容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有选择的进行。

课堂教学的精讲精练使得相当一部分作业在课堂中得以完成,而且教师根据课堂练习的结果可以及时调整作业内容,确保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三至五年级学生每天作业不超过一小时从根本上也有保障,并且精心设计的高质量作业完全能够保证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牢固掌握。

三、作业布置需要统一吗?

——及时反馈,根据学生学情布置作业

作业要体现个体差异,必须关注学生学情。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如果用统一的作业针对全体学生,势必会造成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下”。既要落实学科标准,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于是数学学科的分层练习应运而生。一星题为基础题,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星题为巩固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三星为拓展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目前,借助学校“云平台”的建设,数学课的分层练习可以实现以下几个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功能。课堂的实时性。学生整个练习过程以“现在时”体现在教师的面前,教师可以清晰地掌握学生完成练习的状态。反馈的及时性。学生完成练习上传几秒钟内,系统便以统计图形式将学生答题情况直观展示。教师既可了解整班完成情况,也可调取学生个体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并即时对下阶段的教学进行调整。练习的针对性。平台生成的分层练习中,每一段阶段,平台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生成不同层次的练习。课后,还针对每个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生成不同的作业。过程的完整性。学生答题过程中完成的每一步,以及对答案进行修改等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进入管理平台。教师可随时调取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

数学学科的分层练习,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学业优秀的学生重复练习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而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也防止学业困难的学生在做“难题”时产生一些消极情绪,重点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既可以保证他们取得合格甚至良好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力,予以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校学生作业少,学业负担轻赢得了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学生、家长都感觉在一中心小学学习,学生身心愉悦,学业质量较高。

在连续几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学校报告中,我校学生学业负担指标一直优于全市全区水平,学生普遍认为学校能严格按照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布置合理作业,且作业的针对性强,对促进学业进步很有帮助。这与学校长期以来坚持的作业研究密不可分。

 

启示:

《业务教育学校校长标准》中明确指出“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肩负着“领导课程教学”的职责。

近年来,“减负增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科德育”等教育改革的举措均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但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在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中,绝不是简单的传达或者干脆下一个行政指令。我个人的认识是每一项改革的举措都是一个研究的项目,有时不需要马上付诸于行动,而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当前的状况,然后将自己定位为此项目的负责人,带领教师逐步推进。

    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任何一个改革举措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作业设计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业本身,它涉及到了备课、上课等各环节,涉及到了教师专业水平……校长应该有大局观,不能就事论事,仅仅做些表面文章,而应将学校教学工作通盘的进行思考,进行统整,力争效益的最大化。正如作业设计研究一样,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等等。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