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报告
语言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语言应用能力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语言素质,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同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至关重要。因此,我校将培养学生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建立于1932年,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是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的中心学校。学校现共有教学班38个,学生数1247人。教职工122人,其中教师118人。研究生3人,本科92人,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8%,100%具备教师资格证;中学高级教师11人,小学高级教师69人;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校级骨干教师6人;市名师后备学员2人。学校共有41名语文老师,其中有5位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9位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全校教师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规定等级率为100﹪。
在学校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各方面都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区语委办也一直大力支持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我校已建立起稳定而且长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课程化。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 语言文字工作的举措与成绩:
(一)制度完善,保障语言文字工作
为了使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能更好地得到开展和深化,学校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学校成立了语言工作委员会,由吴蓉瑾校长担任主任,黄沁书记、邓卫红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年级语文学科组组长为委员会成员,共同指导和督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规范化手册》等国家规范标准,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重视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组织落实,措施得力,工作机构和制度日趋健全完善,基本形成了覆盖全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校语委工作得力,富有成效,层层推进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学校已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每学期有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及总结,学校建立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在教学管理及评估制度中将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师生评优选先的重要条件。
同时,学校制订的“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中列入教师课堂用语、校园环境布置中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和处理办法。学校的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评选优先的条件中都有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要求。
(二)活动丰富,宣传语言文字工作
1.布置校园创意写话
在一中心的校园里有很多充满童趣的校园创意写话,反映的都是学校行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它们都出自队员之手,体现了队员的创意。校园创意既是激励队员自我管理的一种好方式,体现了队员们关注学校,热爱学校之情,同时也是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心声的一种渠道。学生们或用警句的形式,或用儿歌的形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呼吁大家养成学习、生活中的好习惯。这些写话遍布学校各处,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在今年组织的校园创意写话中,共收到700多条,还评出了十佳校园创意写话,在互相学习的同时,激励大家写出更优秀的写话。
2.开展推普周活动
根据区语委办的要求,每年在学校开展“推普周”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
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宣传推普的意义并布置“推普周”的活动方案,提高师生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意识,明确“推普周”活动内容。在活动期间,在校园内张贴“推普周”宣传画、横幅及标语,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宣传;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加强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
3.开展读书节活动
学校每年开展读书节活动,弘扬经典文化,营造书香校园。近几年,读书节分别以“诗韵润泽童心”、“走近曹文轩”、“朗读名家名篇”为主题。
在读书节活动中,学生诵读古诗词、创作书法作品、制作古诗词书签……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诵读、积累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诵习惯。
4. 推广古诗词系列活动
(1))古诗文诵读活动
学校每年定期举行的“中国人过中国节”活动中,都会有传统佳节赛诗会,中秋、重阳、端午……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吟诵古典诗词中爱上传统文化。每年,学校评出“一中心古典诗文小达人”,在升旗仪式上给予表彰,激发学生更有积极性地去学习积累古典诗文。
在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的节目,则参加了市区各项古诗词比赛中。2015年我校的《少年中国说》在上海市第七届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活动古诗词综合艺术展演中获得了一等奖。
(2)古诗词绘画活动
诗歌如画,让学生自己配画,制作书签等,能带来更加新鲜的体验,配图中既可看出学生对诗词个性化的理解,也可看出他们对诗文意境的想象。用漂亮的笺纸来练习硬笔书法,展示在墙报或朋友圈中,使得古诗词的抄写不再枯燥,学生更愿意用这样的形式将自己喜欢的诗词与同伴分享。
(3)古诗词微课程
每周四午会课是古诗文欣赏活动,学生自选古诗文担任微课小讲师轮流讲授。学期末评出最佳微课,选送到学校参加“百节微课少年讲坛”。
丰富多彩的活动、长久而醇厚的熏陶催生出古典诗文小达人。例如,我校五年级刘瑜凝同学在上海市小学生古诗文大会暨“桂冠少年”选拔活动中获得特等奖。
(三)课程建设,强化语言文字工作
1.语文课堂关注表达
语文课是加强语言文字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研组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注重加强听说读写的常规化训练,将口语表达、书写、写作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将“充分关注表达,提高言语能力”作为教研主题,并落实在语文课堂之中。低年级的教学关注字词,利用文本,进行语句的口头训练,让学生做到把句子说清楚。中高年级的教学关注段落与篇章,关注文章的表达,也关注学生阅读后的表达。为此,学校从教学五个环节入手,落实备课制度、打造有效课堂、布置适切作业、实施个别辅导并研究多元化的评价。
在这样的教学主题引领下,学校各个教研组分别进行了教学实践活动,在市级、区级、校级进行教学展示与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学生的言语能力也得到了切实的提高,获得了多项习作奖项,学生的习作多次刊登在报刊杂志上。
2.书写教育落到实处
我校始终将学生的书写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学生书写指导与评价的工作。
重视常规书写教学。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以示范与指导为主,手把手地进行写字指导,培养写字的兴趣,夯实写字规范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教会学生一些写字的方法。每年写字等级考,我校学生获得“优秀”的比例在60%以上。
同时,我校还是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区各类书法课观摩活动,并将经验带回学校,在校内开展写字课、书法课研究实践。今年我校青年教师参加了“南苑杯”书法实验学校书法教学评比活动,获得了专家评委的好评。
3.经典诵读持续开展
根据区语委部署,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语言文字比赛活动,如“亲情中华 魅力汉语”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比赛、“少年绘演说”---黄浦青少年演讲活动、“美丽汉字•追梦少年”应用大赛等。
我校借助比赛、活动的契机,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宣传,并在语文课、拓展课上进行相关的学习。通过各个年级的选拔,推选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区级比赛。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走近了中华经典诗词文章,规范了汉字的书写,也激发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在“上海市民诗歌节暨第九届上海市民诗歌创作活动”黄浦区中(职)小学生软笔硬笔书法比赛、“诵读经典 点亮童心”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诵读展演活动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奖项连连。
(四)科研实践,提升语言文字工作
我校开展 “云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语文学科尝试利用云技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利用学校云课堂技术,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操作界面,把IPAD也变成古诗词学习的利器。玩转古诗词APP,学习、欣赏、积累、游戏,PK……尽在指尖。每周,根据大数据,评比出“周冠军”,选送参与学校的佳节赛诗会。
在游戏中学习古诗文,给了学生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徜徉学海,欲罢不能。同时也用游戏的方式让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变得鲜活起来,课堂也更加多姿多彩。
“百万悦读计划”是我校一项特色阅读活动。为了实现百万字的阅读目标,由班级热爱阅读的同学和家长积极参与。每个月由语文老师发布阅读内容并提供阅读指导,由志愿者家长和同学每天打卡。阅读的内容包括经典童话、历史故事、语文课外拓展阅读、古典诗词等。每月一期,坚持完成阅读任务的同学获得积分奖励,以促进阅读,提升兴趣,养成习惯。
另外,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的科研实践中,其中区级研究课题有5个。科研实践工作使得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今后的工作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就应该将此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尽管学校在一系列的工作中已经有相关的举措,使学校的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跨学科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是我校语言文字工作下一步的计划。以语言文字工作的推进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推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