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沪教委【2013】59号)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以教学五环节的落实为基础,以“学期准备期”和“快乐活动日”为抓手,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切实减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深刻领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质内涵,全面提高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加强实践研究,采用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与评价方式,借助信息化的有效手段,打造高效课堂,强调过程评价,注重及时反馈与跟进,提高教育教学品质。
(二)任务
1、实施分层培训,深入解读文件精神,开展行政班子、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全员教师、家委会成员各层次培训,统一认识,确保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全方位推进。
2、细化课程标准,围绕课程标准,立足学校校情、教师队伍现状、学生学习情况,寻求突破,落实教学五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施科学有效评价,体现学校特色。
3、借助“作业自评本”“成长记录册(袋)”等校本特色,依托“云课堂”研究与实践,实现传统评价方式与现代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突破课堂及时评价反馈难点,落实过程性评价重点,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三、策略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组长:吴蓉瑾
副组长:黄 沁、邓卫红
成员:袁秉、陈芸、孟静美、张菊、年级组长、学科教研组长。
(二)具体分工,明确目标
校长室:拟定工作方案,整体规划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各项工作,对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研究决策。
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的培训,结合学科特点,拟定具体实施措施与要求,加强指导与检查,积累档案资料。
德育室:组织家委会、家长两层面的专题培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教育,梳理要求,家校携手。
科研室:以课题群建设为载体,着重于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变革的研究,梳理积累实践经验。
(三)加强培训,全面推进
转变观念,理念先行: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教研组长、班主任、家委会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学习学习准备期、快乐活动日等文件精神,解读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工作意见》、市教委《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每学年课程计划及说明的通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全面提高践行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实现幼小衔接
1、编写手册
《新生入学手册》介绍学校环境、课程、教师队伍等内容,回答家长关于入学的热点问题,着重讲述了一年级新生入学准备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各种习惯、能力,以及培养的方式。指导家长可以在知识上让自己的孩子处于零起点,但不可以在习惯和能力上零准备。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可以帮助家长在假期里培养、训练自己的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习惯和能力。
《苗苗成长手册》以儿歌的形式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入其中,加上图文并茂的益智游戏,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记住行为规范,努力做到并养成习惯。
2、开展训练
每年8月中下旬开设为期三天的新生适应训练。以35分钟为一节课,精心设计玩拼图、搭积木、唱儿歌、做游戏等教学形式呈现的各学科教学,既帮助学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又在学生初步感知各学科要求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观察等手段主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能力作出初态评估,分析存在的不足,实现精准指导。
3、召开家长会
训练营结束召开专题家长会,各学科教导汇报学生适应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并就学科学习中学生习惯、能力上的现状进行交流,促使家长利用开学前的两周时间重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缩短适应小学生活的时间,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
(二)落实“学习准备期”
做好学习准备期学科课程和综合活动的合理设置。学科课程以把握学科教学节奏,渗透学科基本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和学习情感培育的要求为主,积极创设促进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表现、分享、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学科学习的乐趣,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综合活动侧重于习惯的养成、兴趣的激发和情感的培育。
(三)夯实教学五环节
以细化课程标准,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为抓手,实现教学五环节的一致性。经过研究形成的“教学目标”将成为“主线”,贯穿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检测五个环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备课、设计作业;上课时牢牢把握“目标”,对生成的问题予以及时的反馈;辅导和检测也依据“目标”进行。
1、三三备课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教学目标,即知识点、情感点、技能能全面落实;备课过程,即第一次商讨共享,第二次个性修改,第三次课后反思,次次提高;教学手段,即传统化、现代化、个性化三种手段,皆有实效。
2、有效课堂
精讲、精练,追求有效课堂,分层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练习相结合,分步完成,逐层讲解。“一星”准确定位,为初步掌握知识点奠基;“二星”有效挖掘深度,为巩固新知加强训练;“三星”适时引导点拨,为提升学习能力鼓劲。教师着眼全体学生,关注“最近发展区”,关注差异,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切实提高课堂效益。语文、英语学科为“一课三练”、“作业单”。同时应注重和谐课堂的构建,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3、适切作业
加强作业解释性研究,各教研组在统一簿本,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批改要求的基础上,作业自评本,分低年级、中高年级两种版本。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要适切、对于作业时间要适量,并提出独创性的、个性化、多学科的作业布置要求,增设了家校直通车加强家校联系,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个别辅导
育苗手册,教师每次辅导后要留下简单的内容记录,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记录学习行进轨迹。针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困生,教师帮助学生消化近期学习内容,为新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则主要针对学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辅导培训,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还有心理学科教师对于个别学习障碍,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进行的研究,以改进其学习行为,增强家校联系的育苗记录。
5、各科评价
各学科以每月“月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各项目学习情况的检测、评价。语文、数学、英语以学科教学目标作为检测内容,进行单项或综合练习,针对性强,反馈及时,内容丰富,使学生轻松应战,达到检测目标,并及时跟进,提高了学习效率。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月乐”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综合学科的的学习兴趣,通过集体参与、个性展示的方式促进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四)执行政策法规
1、控制作业量
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回家作业,控制口头作业量的要求。三到五年级作业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试行班主任责任制,即班主任对每天的作业总量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各学科作业累计可能存在超量超时现象时,需立即召集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对当天作业进行梳理并作出调整。
2、控制测验量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规定,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紧密结合,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语言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态度和习惯的养成三个维度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参与评价。教学评价工作应严格按市教委《关于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0〕23号)要求执行。明确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小学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
日常测验总量,根据学科教材安排序列特点,每学期不得超过4次,且可以单项、综合结合。
3、实行等第制
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要设计符合课程特点和校本特点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施多元评价。要充分认识“等第制”评价的作用,做好“等第制”评价的校本实施,并且不断完善描述性评价的,做好等第与评语相结合,对学生学习进行精准分析与指导。
(五)推进“云课堂”研究
学校教育通过“云计算”系统平台,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通过“云课堂”,努力实现课堂的实时性。教师可掌握学生完成练习的状态。反馈的及时性。教师可了解整班或学生个体答题信息,调整教学策略。练习的针对性。平台对不同学力学生,生成分层次的练习。过程的完整性。教师进入管理平台分析学情。以实现课堂及时评价,过程性记录所产生的评价这些评价难点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