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深入领会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继续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发展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核心理念,以“打造海派文化的精品教育”为目标,深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学校综改项目的实施,落实《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推进学校“云课堂”的研究与探索,完善学校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积极推行分层培训,打造一支团结高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具体工作]
一、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规范各项办学行为
1、做好招生、入学工作,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按照市教委、黄浦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依法做好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和五年级毕业生升学工作,严格执行规范教育收费的各项政策,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2、规范使用学校经费的,配合做好审计工作。
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依据相关政策规范学校各项经费的使用,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须经一定的流程,有相关部门审阅,并经学校行政会议通过后,方可进行,认真做好“三重一大”记录表。学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审计工作。
二、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全面修订学校课程方案
认真执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完善三类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全面修订学校课程方案。以“情感教育”办学特色统整三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提升课程品质。
(1)研究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策略
Ø 实施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开发
在严格执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保持学科教学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等,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教材,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适合学生学习。如语文课的海量阅读,数学课适当引入生活实践等内容。开发有特色的微型课程,作为现有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
Ø 探索学科育人的基本规律
加强课堂教学实践创新。各学科教师要针对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两纲教育”。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重点抓好相关学科的育人实践。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语文、体育与健身、美术、音乐、自然等学科课程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开展学科教学与育人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结合特级教师、市名师工作室、区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展示,开设骨干教师教学专场。
Ø 延续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引入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部分学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提高基础型课程教学效率。
打破学科、年级界限,实现跨学科教学。教师立足于自己任教的学科,向其它学科进行辐射,利用、依靠其它学科的知识,综合解决本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包括围绕同一主题,不同学科进行集中教学,几位教师在一堂课内共同执教,或者指围绕同一主题,各学科分别按各自的教案,在同一时段内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先后完成教学。10月完成区级层面整合探究、拓展、品社、美术学科的综合性主题式教学展示活动。
(2)落实330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加强330课程实施的过程性管理和评价工作,依据评价结果,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与区内商贸旅等学校进行合作,利用合作学校的课程资源,尝试选派我校学生开展跨校选修学习。
(3)整体规划学校“快乐活动日”方案
盘整学校各项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和家长资源,整体规划,修订学校“快乐活动日”方案,确保该项活动有序开展。
(4)形成较完整的课程实施管理体系
修订、增补课程实施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规范管理流程,确保三类课程高质量的实施。
2、夯实学校德育工作。
贯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本市中小学学科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坚持“教书育人、活动育人、交际育人”的理念,贯彻“两纲”精神,牢固树立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1)落实德育活动课程的修订和执行
继续开展“中国人过中国节”、“约会劳模”、“小小讲解员”、“温馨邮局”等系列活动。
加强班队建设,落实“十五分钟队会”、“中队主题会”、“入团、入队仪式”以及三年级“十岁生日”等常规队活动,促进班队凝聚力的形成,提升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2)深化“学校少年宫”建设
作为试点学校,继续做好根据市绿色指标体系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一步加强 “学校少年宫”建设,探索学生创新实践和课外活动新模式。进一步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以及“心语社”学生社团的作用,对学校中的一些特殊群体及个人提供心理辅导。
(4)落实家校互动平台建设
结合学校“云社区”信息化平台和家委会微信群建设,进一步提高家委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参与度,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家校互动。
3、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践行办学理念和宗旨,实现办学和培养目标,提高和保证教育质量,将学校课程计划、教学管理、学生德育、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整个过程中影响教育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育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4、开展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研究。
与幼儿园合作,根据需求,派出学校优秀教师和低年级苗苗服务队的学生提供有关学前准备等咨询与服务。
关注小初衔接,加强与兴业中学的合作,组织五年级家长和学生参与兴业中学的各项活动。
积极参与区级(小学阶段)校本课程征集活动,与部分学校协商校际课程共享,丰富学校课程内容。
4、落实“阳光体育”健身活动。
切实落实“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工作要求,在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的基础上,体育课教学课程拓展活动形式,结合“云手表”项目的研究实施,用科学手段检测体育活动的实效,提高活动质量。
继续在三年级中开设游泳课程,330课程中设置篮球、田径、小胖墩训练营等课程,将原来五年级的YBA篮球联赛推广至一至五年级,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不同比赛内容。
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定并及时上传相关数据。
5、推进“医教结合”工作。
充分利用社区及家长资源,加强与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的合作,为学校卫生工作、家长指导等提供专家意见。不断完善各项应急机制,提升学校应对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6、做好学生艺术科普工作。
拓宽学校艺术科普工作思路,依托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组队参加区艺术节各项评比,争取佳绩。
以综合学科“月乐”活动为抓手,在学生中普及艺术、科学教育,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艺术、科学素养,提高学校艺术、科普教育的实效。
三、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落实教育基本环节。
进一步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检测五个环节的各项要求,保持三三制备课、分层作业、“月乐”等特,有效协调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实现五环节的一致性,重点研究作业、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命题的信度和效度,加强随堂听课,了解教师教学现状,为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减负增效提供基本保障。
Ø 细化课程标准
组织教师学习《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内容》,成立骨干教师研究团队,对新课标进行细化,制定适切的年级、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Ø 梳理教材内容
对教材情境进行必要的更新,对教材编排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各科教学进行一定的整合,对同一知识点确定恰当的阶段标准。教材中一些教学内容是重复出现的,要求不断提高,引进不同版本教材中的亮点进行充实等。
Ø 改进作业设计
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对现有的一课三练、分层练习等进行梳理和修订,进一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
Ø 提高命题质量
针对教师命题中存在的问题,邀请市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点评,提高教师命题能力,使阶段性检测更具实效。
Ø 注重跟进反馈
完善月乐反馈跟进制度,制定措施,限时跟进,教导处进行二次检测。
Ø 完成综评制定
制定学校学生综合评价方案,完成一到五年级学生综合评价的手册的设计工作。
Ø 加强随堂听课
加强随堂听课,针对不同教师寻找不同策略,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发现有点,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以绿色指标为导向和评价标准,推动教育评价模式的改革,全面评价教学质量和水平。针对《2015学年度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及绿色指标学校报告》中学校学业质量重尚待提高的环节,制定教学整改计划,在课堂教学中逐一落实。加强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内容序列研究,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每个年段的有效落实。
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课堂中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保护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积极在一年级开展“零起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Ø 语文——落实学生高端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到三年级根据绿标落实每个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三到五年级开展学生归纳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训练序列研究。
Ø 数学——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Ø 英语——注重学生口语会话能力的训练。研究制定一到五年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计划,形成序列。
Ø 综合——情感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
3、注重学生创新素养培养。
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高端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培养学习中独立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研究和提炼创新人才在小学阶段的一些基本品格:如独立、自信、想象力、探究精神等,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落实。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330课程中开设创新班,以及“快乐活动日”安排,创设各种让学生实验、实践、体验、探索的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探索和创新活动,创设适合创新素养形成的“教有真情、育无止境”的学校文化。
完成新一轮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
4、推进“云课堂”课堂教学研究。
完成“云课堂”平台建设首期项目的各项收尾工作,并且根据研究进行,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平台的各项功能,特别是过程性评价以及阶段评价功能。
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继续在数学、自然、语文、英语等学科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积累课例,总结经验,同步推广,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其它等学科跟进研究,尝试在新的技术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云课堂”具有课堂的实时性、反馈的及时性、练习的针对性和过程的完整性的特点,利用“云课桌”、平板电脑等现代技术手段,积累、利用各类教育数据,逐步将“云课堂”的研究引向“用数据说话”的实证研究,推进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分析技术、学习分析技术试验,探索运用信息化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学习和创新素养的培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5月、12月分别进行“云课堂”展示。
启动“云手表”研究项目,在硬件开发的过程中,选择试点班级进行了体育教学实验,不断完善“云手表”的各项功能,确保按时完成相关课题研究,提高体育学科教学的实效。
将“云厨房”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作为“快乐活动日”内容列入课表,从四、五年级开始逐步推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将生命教育落在实处。
5、完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现有各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基础上,成立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寻求形成监控管理的长效机制。对现有的“月乐”制度进行梳理和修整,强化质量监控命题及方案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使之对教学具有诊断性,加强对质量监控后整改情况的再监控。
四、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打造优质教师团队
1、倡导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继续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真实需求,让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教师的习惯,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感受,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形式、手段等来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严格管理学校教研活动,继续开展云课堂相关子课题的研究,突破本年级、本学科教育教学的难点,做到各项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有主题、人人参与、有记录。
3、落实学校教师校本培训。
按时进行学校校本培训课程的申报和总结,组织教师认真参加校本培训,完成360教师培训中学校培训部分的各项工作。
继续开展“30、40、50”分层培训,发挥每个年龄阶段教师的特长,提高培训的实效。
4、打造学校骨干教师培养梯队。
依托市见习基地项目,在带教培养见习期教师的同时,形成优秀的导师团队,提高学校骨干教师团队的水平。充分发挥现有骨干教师团队的作用,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参与各级各类培训,为他们申报更高一级职称或称号提供支撑。
继续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实现青年教师带教双导师制度,带教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总结。
制定学校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培养梯队,创设各项条件,充分发挥学校青年教师科研沙龙等教师社团的作用,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能够成为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乃至名师。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评比,通过比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本年度将完成市区各项教学评比的参赛任务。
五、依据市区相关文件通知要求,完成其它各项工作。
1、做好随班就读各项工作,坚持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师富余的前提下,设立专职资源教师,对智力、心理或行为等存在偏差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由学校心理室协助完成。
2、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各项工作。
3、做好安全校园创建、献血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