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表的风波
发布日期:2005-05-18
作者:
电子表的风波
(一场电子表的风波引发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其中,无论是挑起“风波”的孩子,还是教师和其他孩子都经历了一次情感的洗礼。本案例充分说明了所谓情感教育决不是单向的,它不象在知识教学中那样,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然后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情感教育的过程是灵活的,随机的,往往没有剧本,因此它不是一场教师的独角戏,在更大程度上,它更像是一出师生合作的即兴的表演,——当然,教师依然是导演兼主演。)
约定
曾几何时,学生中开始流行佩带一种电子表。这种电子表有的造型粗犷,酷劲十足;有的小巧玲珑,典雅精致,再加上色彩各异,具有音乐报时功能,因此深受学生的喜欢。可是随之而来的却给老师带来了烦恼——个别学生忘了关闭报时功能,上课时,电子表便发出了鸣叫声,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受大剧院有关规定的启发,我在音乐课上也提出了“关闭电子表发音系统”的要求。试想,当同学们和我一起沉浸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突然发出的“嘀嘀嘀”,是多么的不协和,令人扫兴啊!我和同学共守着这个约定,从没有人违背过。然而,就在一节音乐课后,这个如同铁一般的规定,竟被一个瘦小的男孩,轻易地打破了。
恼火
那节课上,同学们正在欣赏世界名曲,似乎受到了乐曲内容的震撼,大家完全陶醉在动听的旋律之中。叽叽咕咕——是电子表发出的声音,好像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显然这单薄的音乐在名曲的衬托下,显得有些滑稽,教室里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我严厉地批评了电子表的主人——一个瘦小的男孩。我有些诧异,因为他绝不是班级里的调皮鬼!“请你学会尊重大家,遵守协定,关闭电子表的发音系统。”男孩的脸上毫无表情,也没说什么。
一星期后的音乐课上,又是一阵电子表发出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电子表叽叽咕咕一阵后,不再发出响声,教室里惊人的寂静。居然又是那男孩,我恼火了:你把老师放在什么位置?你又把课堂纪律置于何处?“下课到我办公室来!”……
(教师的地位和课堂纪律的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老师生气了。孩子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了解
在办公室里,我怒气冲冲地伸手示意他将电子表交给我,男孩低下头,怯怯地又是十二万分不情愿地从腕上摘下手表,递给了我。这一刹那,我忽然发现他的眼眶里分明有一丝泪花闪现。哼,现在后悔了?
这是一块很精致的电子表,背面刻着:U.S.A。在我的追问下,男孩说,电子表的音乐是他自己编制的,时间也是他设置的:每天上午9:30。
“上音乐课要把手表声音关掉,你知道吗?”
“知道。”
“知道还不关,明知故犯啊!”我气愤极了。
“我不想关。”他说得很轻,但是语气却十分坚定。
我被彻底激怒了,当了二十年的教师,还没有见过这么倔强的孩子,这么大胆的孩子。我自认为音乐课的这个规定还是挺合情合理的。
“明天叫你爸爸来。”我觉得和这样的孩子已经无话可说,必须和家长取得联系。
“我没有爸爸!”
“什么?”
“妈妈说,爸爸做生意时,把自己的灵魂也给卖了,我没有爸爸。”哦,原个来是单亲家庭的孩子。“那叫你妈妈来。”我的语气平和了许多。
“妈妈上个月到美国去了,是上午9:30的飞机,我只有妈妈的这块手表了。现在我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孩子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我一下子全明白了,我取出纸巾替孩子擦去眼泪。如果可以,我还想抹去孩子心里的痛。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老师由愤怒转向心痛,——为这个失去父母关爱的孩子而心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此融合。)
约定
又到上男孩班级音乐课的时间了,9:25了,我停止了上课,大声向全班同学宣布:“我班小朱同学非常爱自己的妈妈,非常聪明。他在自己的电子表上编制了一段非常优美的曲子《世上只有妈妈好》,他把闹响的时间定在上午9:30,因为这是妈妈起程去美国的时间。现在我们一起等待9:30的到来。”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安静极了。9:30音乐准时响起,所有的人都闭息静听,好像都想从中感受到一份对母亲的爱。我真想点评几句,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音乐戛然而止,掌声轰然响起。
下课后,男孩走到我面前,郑重其事地承诺:“老师,从今天起,我把电子表调整到震动档,尽管我听不见声音,我能感受妈妈的爱。”孩子是那样的平静。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喉咙里堵堵的,只是怜爱的抚摩着男孩软软的头发。
(教师作为导演的角色上场了。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也为这份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而感动,进而产生共鸣,此情此景,有谁不会为之动容呢?孩子们在其中所感受和体验到的东西,是语言所无法描述的,但相信已经深深地镌刻到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并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感动
以后,每当9:30,我总想法走到男孩身边,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给他送上一份老师的关爱。
一场电子表的风波,给了我太多的震动、太多的感动。
(本案例说明,虽然情感教育没有一定的程式,但却是可行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能够捕捉到孩子情绪上的细小的异常,然后予以恰当的引导,就一定会成功。)
(作者:邱育英 点评:刘 静 邓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