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初中不再“电脑派位”,而是可以通过八种方式进行,这就意味着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校”权。宣武区日前公布的这一“小升初”政策,从媒体一公布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师大附中的老师说,咨询电话都快被家长打爆了。日前,记者就小学升初中取消“电脑派位”政策,对家长、校长、教师和教育专家进行了多方采访
,他们还就“小升初”改革谈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最关心孩子能否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北师大附中老师说,在新政策出台的消息出现后,作为宣武区的重点学校最近几乎被学生和家长的咨询电话打爆了。由此可见,家长都对此事格外关注。
许多家长认为:本来目前“择校”现象就比较严重,而“小升初”取消“电脑派位”,将意味着某些人公开地拥有了“择校”权,“我们担忧,孩子上学真的可能演变成不再是比哪个孩子优秀,而是比家长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曾经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多年,明年孙子面临升初中的刘女士说:“‘小升初’已成为教育链条中问题最多、最大的环节,而一些名校、重点校的招生方式在这中间有着不良影响。首先,造成了基础教育的不平等。高额的入读费用、高标准的入读条件,将绝大部分家庭条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摒弃在优质教育的门外。其次,对整个教育资源的配置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学校之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实质上也就是更加恶化了普通学校的教育环境。”
李波的孩子目前就读于北京实验二小。他认为“小升初”采用电脑派位利大于弊,“取消考试是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负政策,及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小升初考试命令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不考试有利于减负,扼制家教热潮,减轻广大小学生的身心负担、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他指出,现在的“奥数热”、“家教热”都是和名校的入门门槛密不可分的,“实行‘电脑派位’则可以强压‘择校’热”。李波说,随着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加之重点高中招生对各普通初中的进一步倾斜政策,“电脑派位”不仅有实际操作需要,更有操作可能。
武先生的观点与这两位家长不同,他的孩子在宣武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上学。“择校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最好方式。”武鹏说,“教育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发展也不可能平衡,选择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择校’满足了家长、学生的愿望,又可以缓解对教育高质量的要求与教育经费紧张的矛盾,尤其是一部分较好的学校获得了优秀生源和不少财源,生存和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缓解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
■校长:“名校”欢喜“普校”忧
记者了解到,小学升初中实行多种方式,却使得初中学校的校长们有的喜有的忧。
感觉喜的多是原来的“名校”,这些“名校”又多是原来各级各类重点高中的初中校。一位女校长说,这样确实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的机会,“学校要想招揽到好的生源,就必须要求在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否则好的生源随时都有可能流失。”这位校长肯定地预测,随着小学升初中学生选择权的放开,将加剧校际之间的生源竞争。
与这些传统名校不同的是,那些普通初中校的校长们对此改革显得很无奈。一位普通学校校长告诉记者,1995年的时候,学校初中部每个年级还有10多个班,现在只剩下5个了,“我看,政府部门再不采取措施,学校的初中部也该办不下去了”。这位校长不满地指出,原来属于公立性质的名校初中,现在大多演变成可以收费的各种体制,学校就可以公开合法地向学生收取5000元的学费,“难道义务教育只能由我们这些普通学校承担?我们学校的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也需要资金来支持。”
“小学和初中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兼顾公平的原则,而不是在于筛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梁宇学副校长说,“由于这是一个基础教育的阶段,学生和家长作为国家纳税者都应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实行电脑派位后,兼顾公平的原则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比如,也出现了一些原来差一些的学校因为得到良好的生源取得很大进步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到,升学模式的改变可以为学校和学生带来促进。继续实施改革,只要可以体现公平的原则都是有利于学生的。”
北京十二中校长张永啟认为这样有可能加剧择校风,“但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会存在择校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需求和现象。即便全部是示范校,校际之间也会有差异。”
■教师:普通中学教师担心生源减少导致“下岗”
就此政策的改变,记者也采访了名校教师和普通校教师。没有想到的是,名校教师的反应那么平静,普通校的教师反应那么强烈。
海淀区某重点中学初中部语文王老师说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王老师说:“学生选择学校,更多的是冲着学校的名气来的,而不是因为有某个老师在这儿任教就报考了这所学校。”
与这位老师没有思考过“小升初”改革带来的影响,朝阳某普通中学的高老师却一直在关注。“这样改革的结果,必然导致像我们这样学校生源的锐减。”高老师说,“目前学校任课老师已经开始富余,有的老师面临着下岗或转岗,您说我能不关心吗?”
高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而与高老师一起工作的俞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两位老师郁闷地说:“不是我们教得不好,我们也像重点学校的老师一样认真地备课,创新地上课,但是教学效果却相差甚远,其根源之一就是学生的素质不一样。这就好比同一个人,在丝绸与麻袋上绣花一样,从一开始就分出优劣了。”
记者从一些普通学校了解到,由于名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待遇的显著差异,普通学校的青年教师流失非常严重,某普通中学三年内流失了近10名大学毕业生。对此校长一方面抱怨自己培养的人才到别处效力去了,一方面则无奈地说,青年人要结婚要事业,而这里实在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专家观点:招生形式改革大势所趋
“目前,宣武区的小升初改革对于学生和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如何让最多的人合理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采取什么样方式的问题。”北京小学吴国通校长分析指出,其实小学升初中的升学模式一直在变化,而每个变化都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使学生能获得最好的教育机会。
“小升初”从原来的考试升学变成实行“电脑派位”取消了考试,这是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减轻小学生课业压力,强化素质教育。而现在的形势有了变化,中小学都进行了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师资都有了裁减和优化。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源数量又在递减,所以实行这样的调整政策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吴国通校长还说,宣武区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跑到外区上学,“而北京小学就更加特殊,由于是市级优秀小学,本身生源就来自全市,80%的学生小学毕业后要到外区。所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升学形式,学生肯定都会向优秀的教育资源靠拢,形式并不重要,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会很大,提高教育水平才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教育的赵教授说,“小升初”涉及千家万户,改革招生形式是大势所趋,但是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因为孩子的家长而使孩子接受不平等的教育。赵教授指出,宣武区的办法不适合在全市推广,因为该区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是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区,由于学校的裁减学生的减少,使学生的升学不再有太大的压力,所以可以尝试更宽松的选择学校的方式。
■各方建议: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北京十二中校长张永啟建议:中学选拔学生,既要注重其平时成绩,同时升学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组织统一考试,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客观、全面,“尽管这又有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的嫌疑,但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还没有一种比考试更公平公正的办法”。
家长刘女士认为,一方面,应采取措施对教育资源进行平衡调整,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在招生方式上,要么全部“电脑派位”,要么全部考试,给所有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赵教授指出,在北京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应该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地域分布均衡、师资和教学设备也尽量同一化,不要建立所谓的“标杆”或者“示范”校。只有这样,学生也就会就近上学,还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同时减轻家长的压力。另外,名校的初中部不能换个体制就可以公开收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姓沈的研究员认为,在学生无法选择出生地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通过行政干预,加强当地薄弱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如果学生都能就近入学,如果各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教学设备差不多的情况下,学生就不会舍近求远又花昂贵学费去择校。”这位研究员指出,要想使家长不择校,政府部门必须通过行政干预,对各校的教学设备、学校校长、教学师资进行统一调配,以期达到相对的均衡。
记者了解到,本市各级教育部门,不管是“电脑派位”还是现在实施的多种方式入学等,其基本目的都是在努力让孩子们公平公正地完成基础阶段教育。
■新闻链接:香港的“小升初”
香港“小升初”不考试,采用“派位”的方式,但不是电脑随机派位,是分区域按“类”派位。教育主管部门先把香港划成若干个“网”,网内的中学从好到差依次排名,小学生则每人先填志愿,从第一志愿开始,一共可选择30所学校,然后参加“派位”。教育局会参照学生五、六年级的成绩高低,所在小学质量等统筹为每个学生派定学校,如果出现成绩差不多的学生竞争同一所学校的情况,则根据随机号码现场摇号做出选择。“派位”的结果取决于学生派位组别、家长意愿、所属学校网及随机号码,如果对派中的学校不满意,还有补救的机会,即直接到心仪的学校面谈,一般学校都有5%的名额属于弹性计划,由校长掌握,面谈时须带上过去的成绩记录、参与课外活动的证明、奖状等作为参考,学生临场的应对和表现也非常重要,如果被录取,不需要另交择校费。此外,家长还可为孩子选择上直接投资中学和私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