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如果每一个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将使孩子们的一生受益匪浅,而且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才会有雄厚的基础和光明的前景。
首先要从父母抓起。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现在的幼儿,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其宠爱有加,有求必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做父母的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不用再勤俭节约了。也有些父母自己小的时候生活比较艰苦,便从心里面不想再苦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就忽略了对孩子的节约教育,孩子就很有可能就养成了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还有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不要浪费,而自己却肆意挥霍。不懂得勤俭节约的父母,怎么能教育自己的孩子勤俭节约呢?
父母对幼儿进行早期节约教育,除了做到以身作则外,还要做到“有心”,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抓起——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彩笔、节约一滴水、节约一滴油、节约一粒米、节约一件玩具。切不可舍“斜求“大”,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吃饭不剩、旧玩具不丢”的好习惯。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父母对幼儿进行早期节约教育,包括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金钱观和投资理财能力。“给孩子鱼吃,不如给孩子钓竿。”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钱与物关系的概念,可以通过带孩子上街购物等机会,做一些物品价格的比较。举一个例子:有一天,妈妈带孩子上街,孩子要买3块钱一个的冰淇淋,妈妈就告诉他3块钱可以买一斤黄瓜6毛,一斤西红柿1元、半斤豌豆8毛和一斤白菜6毛,这些菜我们一家三口两顿也吃不完。从这样的比较中,孩子恍然大悟,原来3块钱可以买这么多菜。当孩子了解了3块钱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便主动对妈妈说,我还是别买冰淇淋了吧。妈妈知道孩子这时候是又渴又热,便对他说,买根便宜的冰棍吧。孩子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结果仅花了5毛钱。孩子的妈妈没有简单地拒绝孩子,而是利用上街的情境。用很简单的方式说服了孩子,让孩子懂得了这3元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