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放日
学校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教育 > 学校课程 > 正文
卢湾一中心小学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3-01-22    作者:
 

                                                                                                                                 让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卢湾一中心小学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学校依托浓厚的区域传统文化氛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提出“健康情感育人,幸福学习成才的办学理念,以情感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以丰富的情感课程,营造情感体验的氛围,根据每位师生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切的,完整的教育,让他们都能幸福学习、成才。

学校探究型课程的主题为“融入生活的社会学习活动系列课程”,在探究型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凸显情感因素的作用,体现探究型课程的专题性与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继续细化各年级的情感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体需求等对学习内容、方法和策略等进行调整。将课外实践活动整体纳入到探究型课程实施范围之内,注重课内、校内、区内等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有效整合构建。

  课程目标

总目标

将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贯串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形成和谐、幸福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乐观开朗、自信坚强”。

在探究型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本领;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态度,让学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并能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体现价值;培养初步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让探究不仅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更能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习惯。

分年级目标

低年级: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探究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主动合作,合作和谐。

3、主动观察、思考和质疑,主动与同学合作,始终以专注的态度参与探究活动。

4、学会通过书报刊物、网络、广播电视、参观、调查、访问等多途径的获取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信息。

中高年级:

1、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

2、有较强的观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形成关注社会的探究学习态度。

3、能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调查、访问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能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各种方式表达探究活动的过程及成果。

  课程内容

(一)掌握探究基本方法的探究包课程

从配套的探究包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在课表内探究课中组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相应主题的探究课学习,掌握确立主题、收集资料、观察访谈、数据整理与统计、制作小报或撰写小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二)以学科月乐活动为基础的专题探究

   以“身边”系列为主题,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有一个专题,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

   各年级学生自主成立探究小组,就本年级主探究课题下自定一个相关的分项目进行研究,自己设计探究方案、表格,进行观察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探究,本学期各年级的探究主题如下:

     一年级:身边的动植物

     二年级:身边的各类食物

     三年级:身边的交通工具

     四年级:身边的通讯方式

     五年级:身边的社会现象

(三)以发展学生个性差异为主的探究社团

    利用每周五下午创新实践日开展探究型社团活动,此项学习是在是一些在探究活动中比较优秀的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的,学生将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转化成探究的小课题,在课题探究过程中学习相关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获得创新行为的发展,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由学校的探究课程组的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作为导师,带领学生开展探究,主要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开展。

  组织与实施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强调书本与生活相连,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依托学科教材,选择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来进行专题研究,生成课题;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开展学习;活化文本资源,从书籍中吸取精神食粮,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广泛利用家长资源,开发具有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自由活动、陶冶情操、生发灵性。

1、开设探究课

   探究课的开设目的主要指导学生具备和掌握探究需要的科学态度和正确方法。如何发现问题,确立问题,以及调查的基本方法,专题小报的制作或小论文的撰写等。

2、组织专题活动

    定期开展专题活动,在大的活动主题下,鼓励教师和学生选择探究的小课题。如中国人过中国节系列活动中,学生可对节日的由来、习俗等方面进行探究。

3、开展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将志同道合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的群众性自发探究团体,如爱鸟社团、“OM”社团、机器人社团、根与芽社团等。

4、鼓励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将课题上报相关教师后,可以得到学校的支持和教师的指导。

五、课程管理

1.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探究型课程师资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科研结合起来。要求指导老师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师管理:

1)明确研究性课程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使每个带教教师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

2)探究型课程教师要制定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3)带教教师要对所指导学生的开题、实施过程及成果进行合理评价;

学生管理: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探究性学习课题,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2)作好课题每个阶段开展情况的检查工作;

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探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闭路系统的有效利用;开设各类辅导讲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走出课堂等。

4)对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价。

  课程评价方案

1、评价原则

评价中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过程评价;坚持激励性评价;关注差异性评价;关注个性特色评价。注意评价形式的多种多样。

1)自主性原则:学业评价应成为激励学生上进的机制,要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2)过程性原则:评价既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全过程进行评价,发挥学生的作品、作业、经历和活动记录等的评价功能。

3)发展性原则:学生成长记录式评价是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完成的。

4)多元性原则: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的方法。即评价者可以是学生、家长、教师等,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2、评价内容 

1)参与程度:明确的探究课题、探究的资料积累、浓厚的探究兴趣、坚强的探究精神。  

2)合作精神: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热心帮助别人、能服从分工并完成任务。

3)探究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方案设计和成果表达能力。 

3、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自评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自行评价。自评是评价的基础,有利于被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互评

互评范围可在小组内进行。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求学生能以赏识的眼光评价同学,多看到同伴的优点,以鼓励为主,当然也应该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教师评

教师除了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之外,还应在学期结束时,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期探究型课程主题活动中学生的总体表现,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情况,给予总结性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学生成长记录册。

  保障机制(包括教学资源、学校相关负责领导、学校的监督机制、后勤保障等)

教学资源

学校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和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加强学校内部与学校外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进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和非公办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学校拓展型课程加以整合。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学校管理机制

探究型课程管理受学校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由校长总体负责,分管副校长、教导具体执行。下设探究型课程教研组,每月一次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学校的监督机制

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探究型课程本校教师执教的纳入学校教师卷宗式考评体系中;外聘教师由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与抽查,评选“金牌教练”与“十佳校外辅导员”。满意率不合格的教师予以清退。

后勤保障

1、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校园环境改善,图书馆、实验室、教学场所和校园网站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2、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地址:上海市淡水路450号 邮编:200025 电话:63280645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4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