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融入情感因素 系统构建完整教育
——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课程方案
前言
一、学校基本情况
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建立于1932年,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学校位于繁华的市中心城区淮海路商业街附近,是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的中心学校。
2000年以来,我校本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宗旨,持续开展了学校教育科研,努力构建与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改革的新框架,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形成鲜明的具有时代特征、学校发展特点的办学特色。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持续开展了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学校教育科研。开展了市级课题《构建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率先在全市开设情感教育课。学校讲“情感教育”的目标定位在调节内心情绪、培养健康情感、陶冶高尚情操三个层面上。情感教育课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沟通了师生间的情感,建立了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会了学生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如何以诚待人。
在此基础上,我校正在进行的国家教育部课题《全面注入情感因素,系统构建完整教育——小学生情感感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实践和探索,在学校整体办学中全面注入情感因素,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完整人才的“完整教育”,努力建设真正“人本化”的现代学校,形成了教书育人、活动育人、交际育人的新格局;营造了文明、整洁、礼仪的校园文化,积极、合作、竞争的工作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办学理念与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现代课程所应具有的民主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世界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我校把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校办学的基本宗旨。
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和人的发展中的情感因素是构建“完整教育”、培育“完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应是单独存在的一块,应当有机融入学校整体办学之中,融入整个学校教育的所有方面。因此要彻底改革现行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和狭隘的功利性,如何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全面注入情感因素,使学校教育更完整。我们的学生应该拥有丰富的情感,从小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学会与人沟通,输出、输入自己的情感,形成情感上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学校需要建设科学民主、情理交融的管理体系;开发以情感教育为核心,整合各方面内容的校本系列教育内容;确立注重情感经验积累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亲密互助,和谐互爱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学校特点的充满健康情感的学校文化。
“二期”课改背景下,学校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三维目标,我们的理解是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既强调将康体魄、健康心理,又强调将康生活方式。因此,让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道德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能力与人格都得到同步发展是我校所追求的育人目标。
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热情,爱国家、爱人民、爱学校,兼备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具有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健康的身心品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宽容、大度、勇敢、坚毅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小学生。
学校课程目标依据从“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制定。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操作规律;创设情感环境、人际情境和活动情境,形成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多向折射心理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情感活动促进、优化认知活动。
文科教学的重点是创设情境,运用角色转换原理,让学生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理解角色。
理科教学的重点是模拟生活场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艺术教学的重点是以趣激发动机,以美愉悦身心,把审美、陶冶、想像和学科技巧训练紧密结合。
一是立足情感因素,拓展国家课程,将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生命教育实施纲要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提高情感审美能力。开展跨学科的单元主题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
二是创设体现平等民主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情感氛围。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师生之间没有心理沟通,缺乏情感交流是难以产生“合力效应”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情感教育课,没有情感因素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
情感因素一方面来源于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争得学习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有灵活的教学方法,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后,及时进行学习评估,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操作规律;创设情感环境、人际情境和活动情境,形成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多向折射心理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情感活动促进、优化认知活动。文科教学的重点是创设情境,运用角色转换原理,让学生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理解角色。理科教学的重点是模拟生活场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艺术教学的重点是以趣激发动机,以美愉悦身心,把审美、陶冶、想像和学科技巧训练紧密结合。
四、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规定,我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更新,将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等上海市地方课程融合或融合在国家课程中,或根据学校课程目标进行校本开发,并将开发的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的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中,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加以落实。
二期课改(《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设计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计划。”由于国家课程不能完全做到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点的学校和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的需求,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正在于能弥补这“空白”,使课程内容更好地反映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更具体地有针对性地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我校要求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课程意识”,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课程意识,还要具有新课程意识,具有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让他们认识自己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责无旁贷的开发者。
我校已经构建起以情感教育为特色、覆盖各学科、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系列,主要包括情感教育课、多学科的民俗文化系列课程、社会实践探究活动三个部分。
1、陶冶心灵的情感教育课
(1)情感教育课开设的背景与目标
2001年,我校在全市率先开设了“情感教育课”,其目的在于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将情感教育课引入课堂教学,列入学校课程,让每周20分钟的情感教育课成为学生宣泄情绪的渠道、交流情感的平台和陶冶情操的摇篮。
(2)情感教育课的内容构架
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情感教育的内容框架分预设性和生成性两大块。生成性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我们针对小学生在情感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情感教育分年级预设性教学内容。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性地进行教育。预设性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我们初步构建的情感教育内容框架,见下图。
我们将情感教育的内容分成8个专题,具体内容如下:
专题 | 民族 精神 | 生命 意识 | 自我 约束 | 热爱 科学 | 关爱 他人 | 勇敢 坚毅 | 责任 意识 | 感受 快乐 | ||||||||||||
具 体 项 目 | 文 化 认 同 | 国 家 意 识 | 认 识 自 我 | 珍 爱 生 命 | 热 爱 自 然 | 遵 守 规 则 | 服 从 纪 律 | 独 立 见 解 | 探 究 能 力 | 同 学 友 情 | 家 人 亲 情 | 助 人 为 乐 | 克 服 困 难 | 勤 奋 耐 劳 | 对 自 己 负 责 | 对 家 人 负 责 | 对 工 作 负 责 | 体 验 成 功 | 集 体 荣 誉 | 学 会 分 享 |
(3)情感教育课的教学特点
情感教育课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以下一些形式:
一、谈话式。以学生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口,通过面对面的谈话方式,和颜悦色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疑惑,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游戏式。将学生中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游戏中化解矛盾,提升学生的情感世界。
三、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事件中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当事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当事者的情绪,增强学生的情感世界。
四、录像评论。通过观看与事件有关的录像,由学生进行评论,明辨是非,感受真情,体验快乐,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2、多学科的民俗文化系列课程
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构建的一类新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既是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在此精神的指引下,我校以中国民俗文化为主体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
(1)系列之一:走近民族艺术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我校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情感认知特点设立主题为“走进民族文化”的艺术拓展课程,由此,来养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启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走近民族艺术课程”通过欣赏、模仿、体验、感受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感知力,通过赏、演、设计、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民族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掌握基础的民族民间艺术表现方式,获得感知、表现、鉴赏的艺术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民族艺术文化,提高艺术文化修养;引导学生感知民族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艺术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启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生爱好艺术奠定基础。
(2)系列之二:走近中国桥梁
中国桥梁是集中国历史、哲学、美学、建筑、科技、民生等于一身的综合体系,我们自然学科将着重就桥梁建筑,科技,民生等方面和学生一起探究。希望通过这门拓展课的学习,学生能对中国桥梁的发展,种类,结构,建材等方面在各个年级有个由浅入深的大致了解,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使学生从一个主动参与者、探索者的角度来对待他们的学习活动,形成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喜爱自然科学,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自信和能力;以更科学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3)系列之三:走近民族铁艺制作
二期课改的新课程———小学劳动技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技术思维、技术操作和技术意识三要素构成全新的教育体系。在此精神引领下,依据我校四年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集合教师的能力水平,我们开设了《生硬铁丝变变变》的拓展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铁丝等各种金属丝的性能,让每位同学有创意地设计制作铁丝作品,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运用和动手实践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生活情趣和热爱传统民间文化的情感。
通过近三年的拓展性的学习和研究,“铁丝画”、“铁丝袜花”成了我们的两大特色。通过学生自己摸索,老师一旁地指导,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对民间文化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系列之四:走近民族数学
在我国众多优秀的数学成就中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广大的劳动民族聪明智慧。本课程的设计力求通过以对中国特有的数学成就和数学家的故事的学习,学生体会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由此,来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课程根据我校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情感认知特点,结合学科教材的特点,及教师的专长来设立主题为“走进民族文化”的数学拓展课程。
(5)系列之五:古代诗文欣赏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立足于现有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我们设立了“走进民族文化——学校语文拓展课程”。
课程目标为:1、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2、在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通过阅读、背诵、欣赏、练习、表演、竞赛等各种方法,初步理解、感悟、积累、掌握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3、尝试运用学到的古诗名句、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进行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4、初步感受汉字形象上的艺术魅力,对书法及篆刻艺术有一定的兴趣。
具体内容:1、根据不同年级,由浅入深地阅读中华优秀的书籍;2、在初步理解和诵读教材中的古诗的基础上,熟记古诗名句。并补充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古诗八十首;3、初步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和各种流派。掌握毛笔和硬笔书法的基本功;4、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学习和熟记部分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5、口语表达。能掌握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体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秀传统。
3、社会实践探究活动
我校社会实践探究活动校本课程包括六大系列,分别为:“爱国情、民族魂”、“送关怀、献爱心”、“搭平台、展才艺”、“守规则、会合作”、“爱科学、学探究”、“鼓勇气、练意志”活动系列。
(1)“爱国情、民族魂”活动系列
课程目标:挖掘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把学生培养成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的人。
主要内容:1、通过“学雷锋、学劳模”活动,了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增强自身作为国家助人的责任意识,自觉承担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2、在“中国人过中国节”的活动中,利用中国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3、通过观看一系列专题片,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分为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
预设活动:学校在各个节日的固定时间段,策划开展各项中国节活动。每个年级在每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到来之前组织一次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具有丰富民族内涵的活动,具体时间安排:
生成活动: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具有时代特点、即时效应的活动,其中有:“与劳模结对”、“中国卡通节”、“观看大型纪录片《故宫》”“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等。
(2)“送关怀、献爱心”活动系列
课程目标: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与成长、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产生对长辈的感激之情,对弱者的同情之心,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他人,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主要内容:1、通过“圆梦”系列活动,了解长辈为自己生命诞生和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艰辛,能主动地关心长辈,对长辈充满感恩之情,能热情地关爱伙伴,对伙伴充满友爱之心;2、通过“关爱互助” 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捐款、捐物、慰问、探望等各种形式的爱心行动,培养学生从小拥有爱心、乐于奉献;3、通过“老少同乐”的系列社团活动,构建老少沟通的平台,培养学生善于和老人交流、交往的能力,产生尊敬老人的情感。
(3)“搭平台、展才艺”活动系列
课程目标: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观察评价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全面注入情感因素,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感恩意识、生命意识、相互关爱的意识;营造和谐、愉快、充满活力、真情流动的校园氛围。
主要内容:1、校园广播网(新闻万花筒、佳作欣赏、真情点歌台、健康生活新天地、百家争鸣小讲坛):2、学生俱乐部(小小世博志愿者俱乐部、财富小考场、小鬼之星俱乐部);3、七彩大舞台(布谷鸟演唱周、小青蛙儿歌故事朗诵周、金孔雀舞蹈周、小奥运健身周、小神笔书画创造周、金色童年时装表演周、家家乐亲子表演周)。
(4)“守规则、会合作”活动系列
课程目标: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生活的各项行为准则;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清晰的是非观,能自觉规范个人的言行;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学会与人相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培养责任心,能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做出努力。
主要内容
预设活动:1、每一年举办一届“校园创意写话”活动;2、每学期开学,重温“一日规则”,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与训练。
常设活动:1、每周开展“值日小校长”活动;每日开展“?”和“!”活动。
(5)“爱科学、学探究”活动系列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探究方法。
主要内容:科学知识普及(观看影视片、参观科技馆、听讲座);探究活动(学科探究、综合探究)
(6)“鼓勇气、练意志”活动系列
课程目标:针对现在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较差,比较骄气,缺乏耐力,缺乏毅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性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让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善于和他人交往的人,为日后踏上社会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意志训练(队列操训练、二日营军事训练);游戏活动(冬天里的一把火系列活动/神毽无敌踢毽子比赛、绳速无敌跳短绳比赛、大力士拔和比赛、群英荟萃跳长绳比赛、活力无限自编操比赛)、YBA篮球比赛、单项王争霸赛。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为学生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以国家课程和上海市地方课程为主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被列入学校课程表,学生必须完成。
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宗旨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修。形式是列入课程表的每周五下午的走班课,以及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的330计划和学生社团活动。
六、课程实施
1、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采用“实践-归纳-充实-实践-归纳”的方法。鼓励教师在自己的任教学科中大胆创新,然后对教师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反思,形成较系统的内容后,再向教师推行,进行再创造,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的学校课程的研究从内容上看,由易而难,逐步提高难度,先不求系统性,从点入手,逐步加深,逐步扩展,然后将成果连成“线”,再形成“面”。成熟一项,实施意向。
2、课程开发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的过程。让课程建设成为他们自己建设的课程,是他们需要建设的课程,是他们乐意建设的课程。我校的课程不是由谁事先设定的。为了给予校本课程及其开发应有的最大灵活性和生命力,我们力求使课程来源于教学和生活,回归于教学和生活,使之产生于师生的鲜活的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之中,由师生们在开发中使用,在使用中再开发。
3、学校课程的设立应该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传递中心教学”到“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
在教学方面,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要求。我校的课程设立,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在教学中采用提问或设疑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求知、求同、求异
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学生只有会产生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才会主动去获取知识。课堂教学的结果不应是用传授知识去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去引发更多的问题,从而促使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认识向深入发展。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发问的能力和态度,以及质疑的勇气和习惯。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的无序举例,引导出思考问题时必须有序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到大脑的有序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且依托教材,根据自己的经验,解决疑问。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倾听、交流
积极开展多种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倾听、交流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学生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问,学到了更多相关的知识。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也有所提高。另外,还增进了伙伴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信息素养,学会收集、选择、运用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一是对网络信息做出正确地判断,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有效地选择,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提高收集、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正确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我校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寻找进行情感教育的结合点,将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情感的影响,高尚情操的熏陶。
5、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社区和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学校课程的实施。
七、课程评价
1、建立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的卷宗式评价体系。
教师工作卷宗是以教师个人直接参与与选择、分析与自评为前提,按照评价内容要求,将自己的工作实绩记录整理的相关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不仅能全面反映教师工作的成果,还能反映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明显进步,展示一学年里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上的成绩。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评,年级组教师之间根据教师工作卷宗进行互评,学校教育委员会根据教师工作卷宗,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专业化发展进行考评。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工作及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现有教师队伍的进行排序,或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我们希望通过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价的整合,从外部主管评价转向内部客观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在不间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不间断的自我评价能力。
(1)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育科研、专业学习等。
(2)教师工作卷宗与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教师可以根据评价内容,个人实际制定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与学习。
(3)评价由自评――互评――他评――考评组成,教师全员参与,既坚持了公开、公平的原则,也比较科学、公正。
实施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必须坚持连续性、系统性、多样性和定性评价。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把评价理解为最终结果的测评,而应视之为对通往结果的过程的评价。
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多维度的评价,是对其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师德修养等各方面全面的评价。
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自评、互评、他评、考评等评价形式,对教师实行比较客观科学地评价。
2、在合理运用成长手册的基础上,探索学生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1)针对学生在学习、心理、生理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我们在评价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阶段累计评价、师生协商评价、延长时间评价、隐性分层评价、分组轮流评价、档案信息化评价、一试多卷选择性考试、一科多项选择性考试、不定时多次选择考试等。
(2)考试不限时。小学生也有比较和竞争心理,看到其他同学交卷,他们会对自己有时间上的要求和约束,因此并不必为学生掌握不了时间而担心。实行不限时考试的目的在于,给了学生一个从容应考的环境,减轻了学生的考前压力和恐惧,真正使学生得到心理减负。
3、探索渗透情感因素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进行,而且对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参与以及课堂中的师生活动进行全面的跟踪评价,从学科教学、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三个方面,以及对情感教育融合的适切、有效度进行评价。
4、发挥课程评价的调节反馈功能,对学校课程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更新。
八、课程管理
1、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人才小市场流通机制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我校创建以年级为单位,以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及全体任课教师和学生为管理范围的,校长室领导下的最基础的行政管理部门——年级组核心,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年级核心小组是以年级为单位,以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及全体任课教师和学生为管理范围的,校长室领导下的最基础的行政管理部门。年级核心小组由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党小组长组成。年级组长统筹年级组内各项事务,保证年级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教研组长负责落实教学管理及教学研究,关注全年级组各科教学质量。党小组长主管协调人际关系,做好组内成员的思想工作,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产生全体教师民主推荐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候选人。校长室根据民主推荐的结果,以及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被推荐人的教学优势,安排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人选。党小组长由党员选举或协商选派,并经学校党支部批准产生。年级核心小组依据学校工作重点及本年级组的实际,小组核心成员之间精诚团结,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创新而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实行管理重心下移,权利下放后,年级组长是领导者,每位教师也是领导者,校长是领导者的领导,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使所有的教师都能积极地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
情感管理强调人文性,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形成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年级组的作用,我们建立了年级组领导核心,将年级组重新定位,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创建了人才小市场的流动机制。每学年开始,由年级组的临时召集人负责将本年级需要的教师人数,岗位要求等公布于众,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长,以及与年级组其他成员的人际关系等,选择自己心仪的去向。临时召集人则根据岗位需求,择优录用。
2、加强教导处指导和督察职能,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流程
当年级组核心小组的职能得以确定后,原有的教育管理流程必须重新加以加以调整。尤其是教导处的职能,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事无巨细,都集中到教导处。教导处既是教学研究的组织者,教学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者,又是教学质量的评定者,责任和权力过于集中,很难确保每项工作的实效。一般的事务工作也集中在教导处,学籍管理乃至家长会的组织也属于教导处职责范围。既缺乏管理的科学性,又疲于应付,校长的精力也往往受到牵制。
我校新制定的教育教学流程管理框架中,教导处的指导和督察职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年级组教学研究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管理条块清楚,职责分明。
情感管理强调人文性,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形成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年级组的作用,我们建立了年级组领导核心,将年级组重新定位,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创建了人才小市场的流动机制。每学年开始,由年级组的临时召集人负责将本年级需要的教师人数,岗位要求等公布于众,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长,以及与年级组其他成员的人际关系等,选择自己心仪的去向。临时召集人则根据岗位需求,择优录用。
3、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
(1)搭建“捆绑式”教研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逐步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倡导并鼓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搭建“捆绑式”教研平台。所谓“捆绑式”,就是把各人的教学成果和集体的教学成绩挂钩,这样既提高了整个教研室的教研水平,又鼓励了教师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2)开展教学研究月活动
从1999年至今,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月”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传统。“教学研究月”活动就是在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全体教师围绕着研究的主题,选择适合本学科和自身特点的研究专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通过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水平。例如2002学年第一学期的研究主题是“让课程适应学生发展”的跨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 研究月中,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综合课程的特点,寻找教材内容上的结合点,研究最适合的整合模式,最佳教学策略。在前期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究,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实践。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不断地完善整合的专题,充实到校本课程之中。每位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对学科综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具备了大学科教学的观念,以此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
(3) 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教研活动。
我校规定,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集体备课,交流教学中的得与失,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除了常规教研活动,我们还开展综合教研活动。主要有两类:(1)同一学科不通年级之间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对自己所任教学科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指导在教学中既要落实本年级的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循序渐进:(2)同一年级组中不同学科的综合教研活动, 寻找实施学科整合的突破口,形成整合的专题,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教学和学科间的有机的渗透。
附件一: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表目录
A组:课堂教学总体评价操作工具(2张)
A1:综合评价表
A2: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情况记录表
B组:课堂教学教师活动的评价操作工具(6张)
B1:教师提问情况记录表
B2:教师引发学生提问情况记录表
B3:教师回答学生提问的情况记录表
B4:教师评价学生的情况记录表
B5:教师行走及与学生交流轨迹图
B6:教学过程推进情况记录表
C组: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的评价操作工具(4张)
C1:学生提问情况记录表
C2:学生回答问题次数记录表
C3:学生回答问题结果记录表
C4: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情况统计表
综合评价表(A1)
教师姓名 | 学科 | 班 级 | |||||||
课 题 | |||||||||
评价栏目 | A | B | C | D | 具体说明 | ||||
教学准备 | 准时进课堂、有教案、教具等 | ||||||||
教学目标 | 针对教材特点,设置合理 | ||||||||
教学内容 | 科学性、积极性 | ||||||||
教学方法 | 针对本班情况选择合理 | ||||||||
学科素养 | 教师本身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 ||||||||
课堂调控 | 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能力 | ||||||||
教学手段 | 板书规范、字迹端正、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熟练 | ||||||||
教师语言 | 清晰、亲切、规范 | ||||||||
课堂氛围 | 师生关系平等融洽,教材、教师和学生产生共鸣 | ||||||||
总评 | 评价小组 负责人签名 | 被评价者签名 | |||||||
评价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情况记录表(A2)
序号 | 教学内容要点 | 结合点 | 结合效果 | ||
自然 | 较牵强 | 不合理 | |||
注:结合点的代号:A民族精神B生命意识C自我约束D热爱科学E关爱他人F勇敢坚毅G责任意识H感受快乐
教师提问情况记录表(B1)
教师提 问次数 | 时间 | 记忆性问题 | 理解性问题 | 拓展性问题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总计 |
注:每行简要记录一个问题的内容;每个问题根据相应的性质填入对应的空格处。
教师引发学生提问情况记录表(B2)
序号 | 内容摘要 | 吸引学生情况 | ||
多数 | 部分 | 少数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注:1、“内容摘要”中填写教师引发学生提问的内容与方式;
2、根据有无必要和难度的情况,在对应的空格了打钩“√”。
教师回答学生提问的情况记录表(B3)
讲台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注:1、左上格填直接回答的次数,右上格填组织学生讨论次数。
左下格填教师引导学生留待课后研究的次数,右下格填否定或回避学生问题的次数。用“正”字计数。
2、传统形式的座位编号: 小组形式的座位编号: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讲台 讲台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第4行 第5行 第6行 A B C D E F G H(组)
教师对学生评价情况记录表(B4)
序号 | 内容摘要 | 单向评价 | 引发学生间评价 | 延时评价 | |||
积极 | 消极 | 积极 | 消极 | 有必要 | 无必要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注:每次评价根据相应的性质填入对应的空格处,简要记录评价内容。
讲台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小组式)
讲台
注:用小圆圈表示教师对学生关注或交流时行走路线,并按时间顺序标出序号。
教师关注个别学生时,标记打在表示学生座位的圈外;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时,标记在学生座位的圈内。教师关注、观察某小组时,标记打在表示小组的框外;教师与小组交流时,标记打在表示小组的框内。
教学过程推进情况记录表(B6)
时间流 | 代号 | 活动内容摘录 |
学生提问情况记录表(C1)
讲台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注:1、上格填求知性(学习知识点)的提问次数,中格填求用性(运用知识)的提问次数,下格填求异性(不同见解或新思路)的提问次数。用“正”字计数。
2、传统形式的座位编号: 小组形式的座位编号: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讲台 讲台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第4行 第5行 第6行 A B C D E F G H(组)
学生回答问题次数记录表(C2)
讲台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
1 |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集体回答次数:( )
注:1、上半格填主动回答次数,下半格填被动回答次数。用“正”字计数。
2、传统形式的座位编号: 小组形式的座位编号: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讲台 讲台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第4行 第5行 第6行 A B C D E F G H(组)
学生回答问题结果记录表(C3)
讲台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
1 |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注:1、上半格填反馈结果正确的次数,下半格填反馈结果错误的次数。
用“正”字计数。
2、传统形式的座位编号: 小组形式的座位编号: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1 2 6 5 3 4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讲台 讲台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第4行 第5行 第6行 A B C D E F G H(组)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情况统计表(C4)
序号 | 时间 | 教学活动的内容简述 | 积极参与人数 | 游离在外人数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注:游离的标准:学生集体活动、分组活动环节时,大部分时间里,未按照要求参与活动的。
附件二: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年级核心小组职能
年级核心小组的定位:
年级核心小组是以年级为单位,以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及全体任课教师和学生为管理范围的,校长室领导下的最基础的行政管理部门。
年级核心小组的组成:
年级核心小组由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党小组长组成。具体分管工作如下:
² 年级组长:统筹年级组内各项事务,保证年级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² 教研组长:落实教学管理及教学研究,关注全年级组各科教学质量。
² 党小组长:协调人际关系,做好组内成员的思想工作,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对组内各项工作进行研究和总结,促进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年级核心小组的产生:
² 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产生:
1 全体教师民主推荐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候选人。
2 校长室根据民主推荐的结果,以及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被推荐人的教学优势,安排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人选。
² 党小组长的产生:
党小组长由党员选举或协商选派,并经学校党支部批准产生。
年级核心小组的职责:
依据学校工作重点及本年级组的实际,小组核心成员之间精诚团结,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创新而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具体职责如下:
1 每学年末,在学校人才小市场中挑选和聘用胜任本年级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 每学年初,统筹安排并具体落实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保证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把好教学质量第一关,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协调各学科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市、区质量检查及各项学科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
4 自主处理年级组内各项事务性工作,如:落实午餐管理、管理班的管理工作;走班课运作、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召开家长会等。
5 组织、指导、督促年级组内的教师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投入学校各项大型活动。
6 每月月末将年级组内重大事件及教师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上级行政部门。
7 每周召开年级组例会,及时研究和总结各项工作。
年级核心小组的权利:
1 年级核心小组有自主选择本年级各学科任教教师的权利。
2 年级核心小组有权根据年级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安排每位教师的具体工作。
3 在组务公开的原则下,本着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宗旨,年级核心小组有权支配学校下发的经费。
4 年级核心小组成员每月津贴:200元。
年级核心小组的监督机制:
1 年级核心小组接受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的领导与监督。
2 年级组内每位教师对年级组各项事务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对重大事件及各项决策拥有表决权。
3 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年级组各项工作实行社会监督。
年级核心小组的任期:
年级核心小组任期为一学年。(任期内,一旦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经民主评议后,年级组内超过二分之一的教师投不信任票,该核心小组或具体涉及人员将被就地免职。)
附件三: 教育教学质量流程管理职能部门
校长室
年级组核心 教导处 德育处 科研处 教育委员会
各年级教研组 学科组 班主任集体 课题组 语数工作室
奥数指导中心
科技探究指导中心
教育教学质量监督部门:
程华工作室
工会、教代会、民管会
家长委员会
教育教学顾问部门:
导师团、顾问团、奥数指导中心、科技探究指导中心
广泛参与、分工合作的教育教学质量流程管理内容如下:
(1)年级组核心的职能:
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与进度、三个课程板块(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的备课与教学。
作业情况和批改质量:作业内容的确定、批改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批改质量的检查。
学业水平测评:平时评价、阶段测试(单元、期中、期末)的命题和批改,分数统计和质量分析。内容包括基础、拓展和探究的内容。
教学研究:定时、定主题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分析教材、集体备课、解决疑难等)。
教学科研:落实本年级本学科科研课题的研究,并积累资料。
卷宗评价:完成卷宗评价中备课、作业、质量的情况记录。
(2)教导处的职能:
教学质量评估:初态测试、抽样测试、年度分项测试,完成质量分析,落实质量追回制。
课堂教学展示:组织并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教学日常管理:指导各学科组制定三个课程板块的计划并检查落实;随堂听课、评课与反馈;开展学科组活动;深入并指导教研组活动;落实个别帮教并督查帮教效果;落实兴趣小组活动。
教学质量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月活动(确定主题、制定计划、落实开展、进行总结)。
卷宗评价:有关内容记入卷宗。
(3)德育处的职能:
少先队工作:各级各项队活动、少先队干部培训。
班主任工作: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考核、三星级班主任的推荐。
科技活动:落实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组织参加相关比赛。
家庭教育:定期开设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网上发布家庭教育信息。
心理辅导:对心理存在偏差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案总结。
社会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组织落实春游、秋游等考察活动。
卷宗评价:有关内容记入卷宗。
情感教育:校本课程情感教育课的研究与管理。
校园文化工作:落实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编辑校刊;创设愉、洁、智的校园环境等。
(4)科研处的职能:
主课题研究工作:按照开题报告的要求,落实各项研究工作。
青年科研小组活动:协助青年教师完成课题研究;
各教研组教学科研:深入教研组指导和检查课题研究工作。
卷宗评价:有关内容记入卷宗。
(5)语数工作室的职能:
课堂教学质量:随堂听课和评课。
教研组教研质量:参与并指导教研组活动。
青年教师的辅导和带教:为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供教育教学新信息;带教青年骨干教师。
(6)程华工作室的职能:
督查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有关内容记入卷宗。
(7)教育委员会的职能:
课堂教学质量:随堂听课和评课。
教师考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考评;三星级班主任的考评。
选拔和推荐青年骨干教师:制定学校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后备骨干教师培养梯队。
卷宗评价:有关内容记入卷宗。
(8)导师团的职能:
带教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9)顾问团的职能:
教育教学工作咨询。
(10)奥数指导中心、科技探究指导中心的职能:
指导带教青年教师、深入学生社团指导活动。
附件四:一中心小学校本培训奖励方案
课堂教学比赛 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全国级 一等奖2000元 全国级 一等奖20000元
二等奖1500元 二等奖15000元
三等奖1000元 三等奖10000元
市级 一等奖1000元 市级 一等奖10000元
二等奖700元 二等奖6000元
三等奖500元 三等奖3000元
区级 一等奖500元 区级 一等奖1000元
二等奖200元 二等奖600元
三等奖100元 三等奖300元
校本培训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奖励方案
全国级500元
市级300元
区级100元
我校与外省市及各代表团体交流 50元
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自学奖励方案
鼓励教师自学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书籍,凡读书后能在校级范围以上办讲座,谈体会者,书费报销,并发给讲课费若干。
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奖励方案
申报校级课题,经科研室批准立项者,发给启动经费500元。结题论文应得到科研室认可,并在校级以上范围交流。凡到期未能结题者,除归还启动经费外,另罚违约金100元。
附件五: 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教职工评价方案
实施细则
一.参加对象
1.凡在职在编的本校教师、职员、工人,均属考核对象。
2.凡退休反聘的教师、职员、工人,鼓励参加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
3.凡本校在编,但又外借在兄弟学校的教师、职员、工人,欢迎回校参加考核。
4.校长、支部书记接受上级部门考核,不参加学校的校本考核。
二.评价方法
对教师卷宗的总结性评价采用等第制。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A、B、C、D。
A:最高水平。能全面反映评价的种类和标准,有充分体现教师努力工作和明显进步的材料,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B:高水平。在独特性和创新性方面略有欠缺。
C:中等水平。缺乏显示独特性和创新性方面的材料。
D:较差水平。没有证明教师努力工作和明显进步的材料。
一般情况下,A级不超过参加对象总数的20%,C级、D级不少于参加对象总数的20%。
百分制换算成等第制标准如下:
A:100~~88分
B:87~~76分
C:75~~64分
D:63分以下
三.各部分权重分配
编号 | 项目 | 权重 |
1 | 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考核 | 15% |
2 | 必备材料 | 40% |
3 | 创新材料 | 20% |
4 | 叙述性材料 | 10% |
5 | 外部评价材料 | 15% |
四.评价形式
评价采用考评、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形式。
考评指书面考核。
自评指个人填写专业化发展规划表。
互评指年级组根据教师卷宗材料进行评价。
他评指学校成立考评小组进行评价。
细则一:教职工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考核
一.考核内容
1.学校行政人员,重点考核管理方向的内容,即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管理能力等。
2.语文教师考核:文学知识积累,阅读分析,教案设计等。
3.数学教师考核:解题能力,例题分析,教案设计等。
4.外语教师考核:口试,外语小作文,教案设计等。
5.体育教师考核:案例分析,教案设计等。
6.艺术类教师考核:作品展示,特长表演,教案设计等。
7.其他教师考核:专业知识,教案设计等。
8.后勤人员考核:公共题、专业知识,问题分析等。
二.考核的时间和形式
1.每年考核一次,时间一般为五月中旬。
2.考核以书面测试为主,外教人员考核的形式为每月一次的小结会和随堂听课。
三.命题和阅卷
在党支部督监下,由校长室负责组织学校行政人员命题和阅卷。命题要注意保密,阅卷要注意公正。
细则二:教职工必备材料的评价
一.教师师德情况考核
1.本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信念,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理念,德育考评的起评级为A级。
2.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条款行为者,德育考评降为B级。凡符合以下任何二条或二条以上条款行为者,德育考评降为C级。
Ø 班主任一年家校联系率未达100%,语数外教师一年家校联系率未达50%,其他学科教师一年家校联系率未达20%。(注:百分比以所教班级的一个班级的人数计算,任课教师的家校联系率百分比按所教班级人数的平均数计算)
Ø 对困难学生的帮教工作未落实。
Ø 家长问卷中,语数外教师满意率低于80%,其他任课教师满意率低于70%。(满意率指很满意,满意两档合计)
Ø 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不符合教育工作者形象。
3.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条款行为者,视情节轻重,德育考评降为C级或D级。
Ø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Ø 由教师自身原因造成的教育教学等事故。
Ø 经查实的家长来电,来信,来访的有关教师有违师德的举报、投诉。
4.凡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者,德育考评降为D级。
二.教师业务能力考核
1.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包括听课、备课、上课、作业、质量和辅导等六个方面。
2.考评细则
Ø 听课:
A:听课量满10节,有听课纪录,有独到的评价意见。
B:听课量满10节,有听课纪录,有评价意见。
C:听课量满10节,有听课纪录。
D:听课量不满10节。
由教研组长考评。
Ø 备课:
A:能按时完成备课量,教学环节清晰,板书设计正确,课后随笔认真,有个性化练习,并能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教案提出调整修改意见。
B:能按时完成备课量,教学环节清晰,板书设计正确,有课后随笔和个性化练习。
C:能按时完成备课量,教学环节清晰,板书设计正确,有课后随笔。
D:能按时完成备课量,教学环节清晰,有板书设计。
由教研组长考评。
Ø 上课:
50周岁以下的教师被考评随堂课和展示课各一节。评分标准以课堂教学评价表为依据。年满50周岁的教师,可自选随堂课或展示课参加考评。其中落实科研课题研究的课,酌情加分。
由校长室、教导处和区研训室考评。
Ø 作业:
A:学生作业簿本整洁,作业布置适中,批改规范,批改订正及时,有指导性评价。
B:学生作业簿本整洁,作业布置适中,批改规范,批改订正及时。
C:学生作业簿本不够整洁,作业布置适中,批改规范,批改订正及时。
D:学生作业簿本不够整洁,批改不规范,未能及时批改订正。
由教导处和教研组长负责考评。
Ø 质量:
所有年级(除一年级新生外)都以上一学年学校的质量监控的考试排名为基准,再以下一次学校的质量监控的考试排名为对照。
名列年级第一名者,为A;
上下浮动一名:为保持(C档);
上下浮动二名:升或降一个等次;
上下浮动三名:升或降两个等次;
为鼓励老师勇挑重担,接排名最后几名的班级,凡上升一名或与年际平均分明显缩小,则酌情上升一个等次。
教多个班,取均值。
一年级以入学测试为基准。
Ø 辅导: 指对学有所长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的辅导。
A:辅导特长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效果显著,有辅导记录。
B:辅导特长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效果 ,有辅导记录。
C:对特长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进行个别辅导,有记录。
D:对特长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教措施未落实。
由教研组考评。
三.职工业务能力考核
职工业务能力考核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
考核内容为:
德
纪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能
创新——具有创新意识,在工作中有与众不同的一些做法,有主人翁精神,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勤 作的优劣情况。
效率——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绩
达标——在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区、市等各项检查中的达标情况,个人发展规划的落实。
细则三:教职工创新材料的评价
一考评内容
由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参加学校主课题研究情况以及个人从事课题研究情况三方面组成。
二考评细则
(一)创新举措
A: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本职工作中勇于创新,深入推进学校改革。
B:提出的建议或创新举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校管理层思考。
C: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D:无合理化建议。
(二)学校主课题研究
A:参加主课题核心组研究,及时完成各项总结,得到专家认可;参加各项子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得到专家好评。
B:参加主课题研究,及时完成各项总结,成果大部分得到专家认可;参加子课题研究,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得到专家认可;学校其它集体课题研究组成员,完成研究任务,并获区级以上等第奖。
C:各类课题组成员未能及时完成研究任务,或上交材料未获专家认可。
D:未参与学校主课题研究。
备注:所有教师均可根据学校主课题研究内容,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开展科学研究,上交各种材料,依据上述条件参加考评。
(三)个人课题研究
A:独立或领衔开展国家、市级课题研究(包含教研室或各教育协会批准的课题),各种研究实践或成果获专家认可;或按时结题,获批准课题单位颁发的等第奖。
B:参与国家、市级课题研究(包含教研室或各教育协会批准的课题),各种研究实践或成果获专家认可;或在专家指导下,独立或领衔开展国家、市级课题研究(包含教研室或各教育协会批准的课题),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和文本成果;区级课题获区级等第奖。
C个人课题需要大量外部援助,方能完成研究任务;完成校级课题并上交文本材料。
D:无个人课题或无任何成果。
四.质量要求
按上交的案例、论文等材料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进行评价。
科学性:
1.成果的完整性、可靠性;
2.分析、据演的准确性;
3.表达的清晰性。
4.观点、结论的科学性。
先进性:观念、理论、方法、成果的先进程度。
实践性:
1.实践的针对性;
2.实践的效果;
3.可操作的程度;
4.推广的价值。
五.评委的组成
以本校教职工为主,邀请市区有关专家共同组成,评委组成后示公示三天,以示公平、公正。
细则四:教职工个人叙述性材料的评价
一.叙述性材料的范围
叙述性材料指教师个人独立撰写或几位教师合作撰写的文本材料,包括:
1.教育教学案例;
2.个人工作小结(包括师徒结对带教小结);
3.为学校或者集体撰写的小结,申报材料等,包括撰写的媒体采访的统发稿,卢湾区教育网学校网站的新闻稿等;
4.各类经验介绍;
5.演讲稿;
6.学习教育教学专著的读书笔记;
7.其它属于叙述性材料的内容。
二.评价要求
1.数量要求
按学校规定按时完成者为C,主动参与学校各种总结者上升一个或两个等第,评为A或B。
没有按时完成的下降一个等第为C。
2.质量要求
按材料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进行评价。
科学性:
1.搜集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
2.分析、据演的准确性;
3.表达的清晰性。
4.结论的科学性。
先进性:观念、方法、成果的先进程度。
实践性:
1.实践的针对性;
2.实践的效果;
3.可操作的程度;
4.推广的价值。
五.评委的组成
以本校教职工为主,邀请市区有关专家共同组成,评委组成后示公示三天,以示公平、公正。
细则五:教职工外部材料的评价
一.外部材料的内容
1.每年6月份组织一次全校家长问卷调查,这是教师外部评价的主要内容。
2.每年一次的职工民意测评表是职工外部评价的主要依据。
3.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的获奖情况。
4.教师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
5.经核实,有实质性内容的家长来电、来信、来访提出的表扬或批评。
6.各种媒体报道的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经验或事迹。
7.有关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对所涉及到教师的评价。
二.家长问卷调查表
为保护教师权益,凡问卷调查表为“不满意”的要求家长具名,并说明理由,否则不作统计。
问卷见附录。
三.职工民意测评表(见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