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情感,构建完整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完整教育 情感品质 情感能力 情感谱 情感场
一、本课题的提出
1、少年儿童情感发展偏差日益明显青少年儿童习惯于受他人关爱;情绪的感受性较差;缺乏自制力,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安于顺境,怯以面对困难和挫折。
2、完满人格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共同主题朱小蔓教授认为,现代素质教育模式理论揭示的是一种追求完满人格的教育过程。一方面要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体现人的功能性价值,确立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关注人性的发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促使人的自我完善。
3、唯理智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唯理智教育倾向,忽视了人的完整性,忽视了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向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只能称之为“片面”的、“残缺”的教育。
4、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构建 “完整教育” 多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宗旨,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构建有一中心特色的“完整教育”。二、 二、我校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理念
要义之一:把“情感”本身作为教育目标而不是教育手段——我们开展的情感教育其目标指向主要不是探索“以情促知”,而是旨在探索如何“以情育情”。
要义之二:情感不仅是认知与行为的中间环节,而且在个体人格形成的完整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们开展的情感教育其主要内涵,是全面涉及精神层面和人格发展中的情感发展问题。
要义之三:情感不仅是非智力因素是核心成分,也是智力潜能到智能现实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开展的情感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育交融一体。
要义之四:处理情绪、情感的表征和表达方式,既有“外在化”的道路,又有“内在化”的道路——我们开展的情感教育其操作方法,重在为学生自由表达情绪情感、大量积累情感体验创造更多条件
三、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培养 “暖色调”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具有“暖色调”的情感品质,主要包括培养专注、迷恋的爱智之情,培养仁爱、体谅之心,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强烈的民族情感。(1)激发兴趣、爱护好奇心,培养专注、迷恋的爱智之情。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迷恋和专注之情。
(2)学会同情,和谐相处,培养仁爱、体谅之心。只要科学地整合资源,把握适当的时机,小学生在一些突发事件和日常情感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是非常感人的。
(3)感受快乐,体验民俗风情,培养生活之趣。学校营造以情感陶冶为特点的学校文化,创设了许多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高品味情趣的品牌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体验民俗风情,品味生活情趣。。
(4)热爱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在各学科的许多教学内容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应在日常教学中随时注意,有效加以挖掘和开发,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放大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民族情感的体验,积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2、启蒙基本的情感能力情感能力一般包括移情能力、情绪辨认能力、情感调控能力与表达能力、体验理解能力等。
(1)学会情绪的自我感受,鼓励真实表达情感。
(2)学会感受、辨认他人情绪,体验、理解他人情感。
(3)学会情感输出,增强情感交流能力。
3、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谱我校情感教育强调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让学生在一次次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和过滤,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谱,最终导向其完满人格的形成。
(1)积累情感经验,引发学生的情动—感受状态。
(2)以情感引发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3)强化积极、快乐的感受色调和情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刚柔相济,注重刚毅、勇敢情感的培养。
四、情感教育的实施载体我校形成了以情感教育课、学科教学和主题活动三大板块为主体的情感教育实施载体。
1、陶冶心灵的情感教育课根据情感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我们将情感教育课的内容分成8个专题:民族情感,生命意识,自我约束,勇敢坚毅,热爱科学,关爱他人,责任意识,感受快乐。
2、充满童趣的情感教育系列活动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孩子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包括六大系列:“爱国情、民族魂”、“送关怀、献爱心”、“搭平台、展才艺”、“守规则、会合作”、“爱科学、学探究”、“鼓勇气、练意志”。
3、融入情感因素的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结合各学科特点,将情感教育自然融入教学过程。
五、情感教育的校园情感场依托如果把学生、老师看作是一个个充满情感的“情感磁体”,那么,学校的师生们凝聚在一起,就会逐渐形成日益得到强化的“情感磁场”。我们称之为“情感场”。情感场的特征及作用可以表现为:传递、共鸣、活力、秩序、归属感、凝聚力、感染力和动力等方面。
1、传递——情感是需要传递的,在校园里,积极健康的情感传递越频繁,对象越多,师生获得心理满足就越大,体验到的愉悦感越强,情感也就越融洽。
2、共鸣——在情感教育实践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自发产生的良好情感和行动的苗子,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强化某些有益的情感经验,增强学生间的情感共鸣,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并使之迁移于越来越广阔的对象。
3、活力——情感场中的每个个体相当于磁场中的粒子,只要每个个体发挥出活力,具有能动性,充分施展个人的特长,情感场的活力就会取之不竭。
4、秩序——有效的情感场要有强烈的引力——形成凝聚力和归属感,这就需要有每个个体都必须遵循的规则,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的保障、学校舆论的影响,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有统一导向的情感场秩序。
5、归宿感——校园情感场的形成,使全校师生都能更充分地感受到学校是他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让每个学生能在班级中在学校里找到“家”的归属感。
6、凝聚力——和谐愉悦的情感场的建立,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更为坦诚,更为畅通。因为有情感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产生认同和共识的内躯力也就越大,学校的凝聚力也会越强。
7、感染力——一个强有力的“情感场”,不仅对它内部的每个个体会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它能对来自外部的个体和群体产生积极的感染力,具有感化力量,能不断地辐射带有自身独特标记的情感资源。
8、动力——在校园情感场中,教师是具有主导作用的群体,他们自身情感的发展以及他们对学生情感发展的自觉而强烈的影响,是决定校园情感场生命力的主要动力源。学校用多种方式有效加强对教师的激励,促进教师自身情感的良好发展。
六、情感管理为特色的制度建设
1、关注教师需求,激发工作激情创立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制度、设立教师“金点子奖”、搭建教学研究的多样化平台、成立丰富多彩的教师社团。
2、关注学生需求,促进情感发展 “关注学生的每一种需要”、“关心每一个学生”融化于日常校园生活种种细节之中,已成为习以为常的现象了。校长每日巡视校园、每月5日接待日、校长信箱、校长热线等也都是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听取学生需求和建议。
七、我校情感教育的实践成效培养了一支高品质的教师队伍。从校长到教师,都热爱自己的学生,这种由爱心辐射出的情感力量,感染着学生,使其产生饱满积极的情感体验,极大地促进了他们情感的健康发展。我校的情感教育实践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均对此进行过专门的报道。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