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放日
培训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培训信息 > 正文
构建完整教育 培育健全人格
发布日期:2005-11-11    作者:
长期以来,教育中比较多强调逻辑—认知的作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智能的开发,而不太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因此,青少年情感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离开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丰富情感而孤立追求智能发展的教育都是片面的、落后的、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教育才能造就完整人才。要使学校教育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示范性,如何实施完整教育,全面促进人的智慧才能的发挥、精神的成长,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其中重视情感教育是一项重要而行之有效的策略。 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建立于1932年,至今已有73年历史。2000年以来,我校在继承优良办学传统,吸收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这一宗旨,努力构建与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改革的新框架,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学校持续开展了学校教育科研,率先在全市开设情感教育课,教会学生尊重人、理解人、以诚待人,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建立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文明、整洁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合作的工作氛围。 开展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性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有利于我校进一步整体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获得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更强动力。 一、 关于情感与情感教育 早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情绪研究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不再把情绪看作是人的一个无组织的紊乱系统,充分肯定它在人的生存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情感唤起与学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感情系统处于认知系统和行为控制系统的中间领域。情绪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也可以在无意识觉知的情况下和无认知加工参与的情况下发生。要提高学习效率,显然不能不重视感情系统的活动状态及其参与信息加工的独特方式。现在更需要重视情感--体验对信息加工的独立价值,需要研究如何使情绪、情感的功能在人的学习中发挥到最佳状态。 心理学者认为,有了动机,便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效率。内部动机形成后,需要不断地加以巩固,巩固和强化的最终机制是来自本人的情感体验,体验到自豪、自信、胜任、自我满意等情感。对这一体验的记忆和不断提取给人带来的快乐总是驱使人渴望再度体验它,渐渐地便使人形成一种"情感谱",即自动追求某种情感体验,自动地追求某种价值。这是人自觉奔向某个成才目标最强大、最稳定的内在动力。 朱小蔓教授在论述情感教育时指出:“中国进行情感教育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情感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的具体方法问题,而且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它首先是教育哲学问题。在当代进行情感教育,是把情感理解为一个包括情绪基调、情趣爱好、意愿、动机、态度、心向、体验、价值观等较为广泛的领域,而不仅仅指心理学意义上的情绪、情感。我们把情感教育既看成对完美教育理想的追求,又看作对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的引导,即对人在情绪基调、情趣爱好、动机性向与态度方面进行引导,让人在伦理亲情、认识兴趣、合作愉快、创造冲动、审美体验、理想憧憬等方面一再地获得情感经验,以最终形成一种情感发展上有价值遵循和旨归的‘定势倾向’。” 二、深入开展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 当前,国内外关于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中小学的实践探索也日趋增多。但是,如何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完整人才的“完整教育”,努力建设真正“人本化” 的现代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情感教育实践探索,仍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创新发展的空间。 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和人的发展中的情感因素是构建“完整教育”、培育“完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独存在的一块,而是有机融入整个学校教育的所有方面。在《全面注入情感因素,系统构建完整教育》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提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彻底改革现行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和狭隘的功利性,如何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全面注入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从小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学会与人沟通,形成情感上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如何融入情感因素,建设科学民主、情理交融的管理体系,确立注重情感经验积累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建立亲密互助,和谐互爱的师生关系,创设有一中心特点的充满健康情感的学校文化。 1、开设情感教育课 我们将情感教育课引入课堂教学,列入学校课程,让每周二十分钟的情感教育课成为学生渲泄情绪的渠道,交流情感的平台,陶冶情操的摇篮。 情感教育课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和心理辅导课,它具有如下特点:教学过程的游戏性;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性;发言机会的均等性;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变性;交流沟通的广泛性;参与对象的多样性;教学的延伸性;重经验的积累、情绪的放松和情感的共鸣。 2、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合 情感是教学产生最佳效果的保证。实现学科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整合是我们又一研究的重点。我们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操作规律;创设情感环境、人际情境和活动情境,以及如何形成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多向折射心理场;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情感活动促进、优化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操作方法。文科教学中研究的重点为创设情境,运用角色转换原理,让学生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理解角色。理科教学中研究的重点是模拟生活场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艺术学科教学中研究的重点为以趣激发动机,以美愉悦身心,把审美、陶冶、想象和学科技巧训练紧密结合。 3、丰富活动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应该渗透于学校的方方面面,我们努力营造以情感陶冶为环境特点的学校文化。创设了培养学生健康情感,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品牌活动。如“中国人过中国年,我爱我的中国节”、 “约会劳模”、“老少系列”等,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教育。“值日小校长”、“校园创意写话”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初步构建情感教育内容框架 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情感教育的内容框架分预设性和生成性两大块。生成性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我们针对小学生在情感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情感教育分年级预设性教学内容。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性地进行教育。预设性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 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实现完整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对情感教育进行研究,以求寻找国际化大都市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情感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操作要点,使得我们的研究更具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程华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地址:上海市淡水路450号 邮编:200025 电话:63280645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4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