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情感
发布日期:2006-04-17
作者:
真情涌动的校园
2000年10月24日《新民晚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残病学生沈子华终于“走”进课堂》,叙述了卢湾区一中心小学接收脑瘫患儿沈子华,并尽心培养的感人故事:
6岁女孩沈子华美丽文静,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可有谁知她和双胞胎姐姐竟同是脑瘫患儿,虽然沈子华的病情比姐姐稍稍轻一些,但也无法独立行走。沈子华智商测定结果,她处在智障与正常孩子之间的临界状态。托儿所不收,幼儿园不收。一转眼,沈子华到了上学的年纪。别看她不声不响,但大人每次问她想不想到学校读书,小女孩总是使劲点着头说:“愿意。”平时一有空,她就缠着外公教她写字、算数。也许她今生无法恢复得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也许她今生无法得到像正常孩子一样的上学读书的机会。然而,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却给了这位不同寻常的孩子以不同寻常的机会。可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老师也知道,真要收下这个行动不便,反应缓慢的孩子,会比教育正常孩子付出更多的心血。究竟是收还是不收呢?最后,程华校长拍了板:收!
今年9月1日,沈子华坐在轮椅上“走”进了学校大门。大队辅导员王林老师在开学典礼上讲述了沈子华的经历,把她介绍给全校师生。从此,全校师生倾注着亲人般的感情,不懈地努力着,让这个不幸的孩子能接受与同龄孩子一样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的轮椅进出方便,学校总务处利用开学后的第一个双休日在沈子华所在的一(3)班和女厕所门口用水泥砌了个小坡。4个女老师负责轮流抱着小子华上厕所,由于她的腿一点力气也没有,没人扶不行,所以她蹲多久,老师就得在旁边搀多久。后来沈子华的外婆每天来校陪伴沈子华,学校特地安排她在门房间休息,并在学校餐厅吃午饭。今年国庆节一过,学校组织秋游,老师和同学没有忘了沈子华,大家一起把小子华的轮椅抬上大巴士。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回进公园呢。由于老师同学经常扶着小子华到学校操场锻炼,如今她竟然可以自己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生活上的不便容易解决,最让班主任王之雁老师心焦的是小子华的学习。入学后的一次小测验,整张卷子沈子华只做了一道题。王老师一问才知,小子华根本听不懂普通话。从那以后,每次上课,王老师总是趁其他孩子写字时,跑到沈子华面前把刚才讲的内容再重复几遍。
在如此充满关爱和呵护的环境中,小子华更是极其努力,表现出超人的毅力。由于她手臂肌肉发育不好,拿笔的手总是抖个不停,常常把字写到格子外面,但她还是不停地写呀写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小子华的自身努力终于有了效果。在一次测验中,她居然得了个“中”。 ……
转眼已经四年了,小子华和全校同学一起生活在愉快、幸福的校园里,沐浴在甜蜜、温馨的情感中。一滴水来自大海,一滴水也能反映大海的风貌,也能体现大海的精神。全校师生关爱小子华这件不平凡的小事,集中展现了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这个充满人际情感的“大海”的风采和力量。
激情满怀的校长
情满校园,心连师生。从1999年初起,学校着手开展构建校本课程的研究,并立为市级课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情感教育的研究,积极探索了适合小学生发展特点的情感教育实施途径和操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学校创出了一条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新路,校园内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氛围。如果谁在这个学校与师生共同相处几天,都会油然产生这样的感觉。
有这样的学校,有这样的师生,缘于有这样的校长。程华校长就是这样一位敬业爱生、关心教师的校长,一位时时处处倾注着自己的情感和心血的校长。也许以前人们认为校长只要能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就能做一名好校长,那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成为一名实干型、科研型与情感型相结合的校长,才是好校长。程校长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自从程华担任校长以来,他始终以校为家,视学生和教师为亲人。在程校长每天遍布校园的足迹中会让人们感受到他的片片真情。可以说,程华校长是在用“爱”滋润着校园,用“情”洒遍每个师生。
每天早晨,你都能看到程华校长站在校门口迎接着生气勃勃的学生、充满自信的老师、满怀信任的家长;每天中午,程华校长可没休息,他总是喜欢在校园里走上一走,漫步在教室、操场、走廊之间,亲切关注,解决问题。他走进教室,微笑地了解学生饭菜味道如何,够不够吃。他用敏锐的目光寻找着学校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及时进行整改。其实,只要程校长在学校,这样的巡视一日多次,比起坐在校长室里听汇报来,这样做要辛苦许多,但他却乐此不疲,因为他和学生、教师之间的距离近了,从学生和教师的谈话中,他不断发现着新问题。
程校长喜欢与家长直接对话。他上任伊始,立即召开了分年级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尽管已是金秋时节,尽管屋外凉风习习,可是学校的礼堂里,五年级二百多位家长济济一堂,大家议论纷纷,目光注视着主席台上端坐着的新来的程校长。程校长从家长的目光里,感到了他们的希望,也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请问程校长,您到一中心任职后,您的办学理念是什么?”……现在的家长不一般,问题问在点子上,程华校长暗自庆幸自己拥有一批对学校教育如此热心,如此在行的家长。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一番答记者问式的谈话,使在座的家长脸上露出了欣喜。
对于意见相对集中的食堂问题,程校长下决心进行整改。首先,他实现了后勤社会化,食堂的配给由配菜中心提供。然后,他要求食堂工作人员制定操作规范,服装整洁,注意个人卫生。他请来了二医的营养师对我校学生的午餐进行鉴定,保证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科学,此举不知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多少赞誉。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营造愉快、轻松、和睦、健康的氛围,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不仅学好功课,而且整个心灵得到健康发展,程校长“敢为天下先”,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改革举措。
他的第一个改革举措就是:设置长作业。一个周五的下午,学校的多功能教室里热闹非凡,大屏幕上正在播出程华校长对全校学生家庭作业的总量、负担程度以及学生睡眠时间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统计结果。之后程华校长选择不同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比较,引导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于是,“长作业”在一中心诞生了。
短作业是指必要的抄写和一般的巩固性练习,数量较少,一般当天花较短时间即可完成;长作业是课本知识的延伸,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有兴趣的问题进行尝试探索,一般完成时间较长,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长作业的形式开放、多样,有调查报告、人物专访、读书摘抄、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综合性或专题性知识的小报、仿照课文写的诗歌、童话、寓言,有结合生活实际的包括测量、统计、单位换算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题,有学生自己设计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在长作业实施不久后的一天,学校展示了学生长作业的部分成果:有五年级学生的一份份小报告——《美国教育现状初探》、《奥斯卡颁奖内幕》、《××小学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压岁钱哪里去了?》、《上海市青少年疾病多发季节的调查》、《××小区清洁工打扫的最佳时间研究》;有四年级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在经过大量采访及资料查找后完成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的家用电器》,几乎涵盖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所有电器的发展史;有出自二年级小学生之手的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小报。
作业的改革使学生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时间上的保障,他们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开始了走向生活实践的更广泛的尝试与探索。
1999年寒假前夕,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又推出了一项从无先例的改革:考试不限时,让学生静心、轻松答卷。改革一经提出,便引来了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有的叫好,有的担心会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说这项改革可是从无先例的,要慎之又慎……。程华校长听取了所有的意见后,认为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反馈出来,当然应该为他们创设一个充分展示成果的宽松环境。既然是改革,就应该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气概,考试不限时的改革实行了。改革的结果,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中考试,成绩提高了,一部分老师、家长担心的学生拖拉现象并没有出现,学生仍然抓紧时间,基本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答卷,只有个别学生稍稍延长了几分钟的答题时间。
另一项敢于开学校管理之先河的举措是“上学推迟一刻钟”。1999年乍寒还暖的时节里,程华校长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之中。
每天上午学生上学的情景引起了程校长的关注:不少学生一边急匆匆地走进校门,一边还在吃着早餐;一部分同学迟到了,非常紧张。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家住得离学校较远,早晨交通拥挤,所以很难保证不迟到。程校长查阅了有关人体“生物钟”的研究成果报道,研究证明,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应在早晨九点钟以后。程校长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于是,产生了推迟一刻钟上课的想法,将上课时间从八点钟推迟到八点一刻。但他并没有马上实施,而是利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家长和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反馈中89%的家长支持这项改革;7%的家长表示无所谓;4%的家长提出了反对。也有人认为上课时间推迟了,那么中午学习用餐也推迟了,下午放学也推迟了,会不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参考了这些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配套的改革,上午最后一节课缩短为三十分钟,安排自修课,中午休息时间缩短至一小时,这样推迟的一刻钟时间全部消化在校内,家长满意了。
两周后,这项改革正式实施了。为了照顾由于种种原因仍需早到学校的学生,全体教师仍按老时间上班,进教室照看学生。一段时间后,学校经过统计发现学生进校高峰出现在八点钟以后,七点半到八点之间到校的学生寥寥无几。在加强了学校护导工作,增加了护导岗位后,教师也开始推迟一刻钟上班了。早晨推迟一刻钟上学使小学生睡眠充足,非但没有影响学习,相反,学生和家长普遍反映上学不再急吼吼,学生学习精力更充沛了。
也许在有的学校,就是教师见到校长也会有一种畏惧感,而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即使是学生,也敢到校长室直接找校长反映情况。程校长设立了校长信箱和校长每月接待日,进一步畅通了校长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渠道。更经常的是程校长主动当众表扬老师或学生。只要学校收到有关老师或学生的表扬信,程校长总要亲自去当众进行表扬,有时在教室里,有时在教工政治学习时,有时是在全校的升旗仪式上。
从程校长到任的第一天起,便以其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他把学校工作的全部内容和目的,归纳为两个字“育人”。即一是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指示,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素质的未来劳动者。二是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基础,培养兴趣,发展潜力,注意创造,为学生进入中学后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热情奋发的教师
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曾获得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有一支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卢湾区三名小学学科带头人均在我校,还有两名区青年学科带头人。程华校长有一句深入人心的朴素的名言:“守土有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他严格要求教师,真情关怀教师,为教师搭建起各种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
“一中心老师工作很辛苦,绝大多数尽心尽职,要最大限度的保护教师的积极性。”程校长坚持每周五的政治学习上邀请两为老师谈工作心得,坚持十分钟表扬一周内用心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程校长总不忘用各种形式表扬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指导老师。学校新建的电子测向小组,初试锋芒,便崭露头角,程校长提醒学生这是谁的功劳,全场学生一起欢呼,使得指导该项目的许志奇老师非常感动,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程校长经常走进办公室,关切地询问老师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鼓励大家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有困难找校长。”一句简短的话语温暖了多少教师的心田。有一次,学校的两位青年教师遭遇不幸,一位教师的孩子因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手术,付出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另一位的孩子出生不久便生病住院,最后不治身亡,几乎是人财两空。学校无力为两位老师报销医疗费用,程校长一次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申请,使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两位当事人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由于工作繁忙,学校里教师的婚礼或其他庆典,程校长无法都参加,但他总是要以各种方式表示祝福,使这些教师感受到来自校长的温暖。
一天午餐后的教室里寂静无声,学生们有的在阅读课外书籍,有的伏在桌上闭目养神,也有些勤勉的做起了回家作业;老师也正在埋头批改着作业。“程校长来了。”不知是谁低喊了一声,“程校长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招呼道。程校长手里有一封信,咦?这是要干啥。老师的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程校长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走到讲台前,大声的宣读起手里的信。啊,这是表扬信,被表扬的正是这位青年教师,她的脸涨得通红,像一朵鲜艳的红花。她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你们有这么好的老师,真是太幸福了!”掌声响成一片,望着孩子那天真灿烂的笑脸,年轻的她暗暗地立下了誓言:为了孩子的成长,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
于是,一个个全国、上海市、卢湾区的一等奖涌进了一中心校园,教师成功了,工作的热情更高了。
让每个家长都感到满意。让家长与孩子一起“真情流动”。程华校长倡导让家长满意,而不是简单地迎合家长的所有要求,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一部分家长的满意,着眼于家长眼前的满意。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学校总是及时采纳。每月五日是程校长固定的家长接待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程校长总是从六点钟到九点钟坚守在校长室里,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聆听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出明确的答复。除此之外,校长信箱让有顾虑的家长们有一条畅所欲言的渠道。每一次家长会都能让家长与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让家长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一次家长会实录:
这是五(13)班的家长会,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家长会。今天参加会议的学生与家长不是来听老师介绍本学期中的班级情况的,也不是来领取那碧绿色的学生手册的。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孩子们那纯真的眼眸,家长那疑惑的神情,仿佛都在等待着答案。
家长会开始了。别具一格的是开场白不是老师的叙述,而是一个显然精心编排过的小品。
五(13)班中有着这么一个女孩,她叫李雅萍,患上了白血病。小品从她的幼年开始表演。于是家长们、孩子们看见了——
四岁的雅萍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父母犹如晴天霹雳,他们想尽了种种办法,用巨额资金从死亡线上拉回了她;五岁时的雅萍无法和同龄的伙伴一起欢笑嬉戏,因为她必须绝对安静休养;六岁的雅萍已经懂事,可爸爸为了她,接下了第二份工作;雅萍哭了,她多不希望父母再去做第三、第四份工作,她多不希望父母总是背着她悄悄地流泪,她多不希望再从父母的发间发现那丝丝缕缕的白发。家中的生活越来越拮据了,除了雅萍的碗中还见一点荤腥,其他碗中已很久没有飘出肉香了。每年昂贵的后续治疗得不到保证。雅萍甚至对生活彻底地失望了……
教室里传来一两声压抑着的低泣声,同学们的眼中有了晶莹的泪珠,要知道这是他们心爱的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啊!家长们中,爸爸们的眼角微微红了,妈妈们也拽紧了手中的手绢、衣角,有几个呜咽出了声,要知道这是和他们儿女同龄却被病痛、贫苦折磨着的孩子啊!
“老师,我愿意把我今年拿到的压岁钱捐出来让李雅萍去治疗吧!”一个稚嫩的,但由于哭泣使声音有些变音的孩子说道。
一位妈妈站了起来,她用紧攥在手里手绢抹了抹泪水打湿的眼角:“我们全家愿意捐助,帮一帮这个可怜的孩子,希望她早日康复。“
“我不太会说话,”一个长得壮实的爸爸走上了台,他的眼光很快地扫视了一下教室,粗壮的手指从兜里掏出了五百元钱,交到老师手中,有些局促地说,“给孩子买些营养吧!”
老师神色凝重,默默地从衣兜里取出几张百元的钞票,放在了表演小品的同学从一边拿来的一个盒子,这是他们早已准备好的捐款箱,上面有一颗大大的爱心。
“我也捐!我不买方便面里的卡片了。”
“我捐,这是我上次给《少年报》投稿的稿费。”
……
不久这个捐款箱走出了五(13)班的教室,走到了校园里。不久,校园里的孩子们都知道了这件事,都知道了雅萍的故事。在家长、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筹集到了22000多元。学校用这笔钱成立了一个“雅萍医疗基金”,把这笔款子亲手交付给了雅萍的父母,这么多年来,他们第一次获得了一份由女儿名字命名的基金得以为孩子每年的医疗付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泪水挂满了他们的脸颊。
在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真诚的话语中,在那笔沉甸甸的捐款中,他们分明感到一股流动着的真情,那份暖洋洋,犹如春天般温暖的真情,将伴随着他们心爱的雅萍更好生活下去,勇敢地生活下去!
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学校各项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师,能够把自己任教的每个学生都时刻放在心中,已属不易。而一位校长面对近两千名学生,能做到时刻把他们的利益放在心上,就更难能可贵了。校长的最新教育理念必然在最小的事情上也能反映出来。在小学生面前,真正的好校长应该是一个“不象校长”的校长。程华校长正是这样的一位校长。
程校长与小学生之间建立起的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在一中心,程校长是每个孩子的朋友,他的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到了他的具体行动中,成为教师的学习楷模。同时,他的一言一行也是对家长无声的告示:您的孩子来我们学校学习,您尽可以放心。
镜头一:
春雨绵绵的清晨,程校长已早早赶到学校,他微笑着站在校门口,和每位进校的老师、学生打着招呼。他亲切地让学生从校长室面前穿过去,这里淋不到雨。一会儿,走廊里洁净的地砖被踩成了“大花脸”。
这时一位一年级小学生走进了校门,他一手提饭盒,一手拎着美术要用的颜料等学习用品,根本无法脱去身上的雨衣。程校长走了过去,帮助孩子脱下了雨衣,“谢谢校长。”孩子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这人是谁啊?”一位送孩子上学的老者好奇地问。“这是我们的程校长!”校门口的家长向程校长的背影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镜头二:
放学时,程校长照例在走廊上巡视,与离校的家长、学生道别。这时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拉住了他的手,神秘地将校长拉到了一边。然后胖胖的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剥了开来。“程校长,我请您吃糖!”说着他双手捧着糖送到了校长的嘴边。程校长弯下身子,把糖含在了嘴里:“真甜,谢谢你。”小男孩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镜头三:
早晨,程校长照例站在校门口,一位学生提着笨重的乐器走了进来。星期三下午是学校管乐队固定的排练时间,因此管乐队的学生必须将乐器带到学校来。可是按学校规定,早晨进校时,家长不能将学生送进教室。程校长赶紧迎了上去,接过乐器,一直送孩子到教室。毕竟是年近花甲,一圈下来,他的额头沁出了汗珠。
又一位学生提着乐器走来,程校长刚想上前,执勤的老师已经“捷足先登”了,“您休息休息,我们来。”
镜头四:
下课了,操场上顿时沸腾起来,程校长站在操场上,和执勤的教师一起维持秩序。“程校长,给您。”身后传来稚嫩的银铃般的声音。程校长回头一看,只见一位梳着一条马尾辫的学生,正递给自己一张报纸。“程校长,这上面有您呢!”女孩自豪极了!
镜头五:
“程校长,我们想找您谈谈。”校长室里一下子涌进了十来个学生。程华校长赶紧起身:“欢迎,欢迎。”他热情的招呼孩子到校长室的接待室入座,“要不要喝点水?”说着,他为学生们倒上了水。孩子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本来还有些紧张的心完全放松了。“程校长,我们想向您反映一个情况,您说,一个学生如果犯了错误,已经改正了,老师还应该再三揭他的老底吗?”
“当然不应该!”
“您能不能找这位老师谈谈,让她别这样做了?”
“行,一定办到!”
……
一中心小学将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贯串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卢湾区一中心小学,师生们在快乐和睦、充满关爱的校园生活中,学会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