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朱贤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含羞草》。《含羞草》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文中有许多描写花颜色、姿态的词语,可以作为学生摘录、积累的好素材。教师在推进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了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节课有许多亮点体现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很强,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一、质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很多有质量的问题。比如:含羞草为什么会收拢叶子?为什么一开始叫得意草,后来叫含羞草?“寒碜”是什么意思?教师的回答巧妙,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整堂课师生融合在一起的氛围可见不是一日之功。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含羞草开始为什么要叫得意草”,朱老师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体味“自我陶醉”、“得意洋洋”等关键词;再通过合作朗读,指导学生读好含羞草自鸣得意原因的句子,从而让学生较好地把握了含羞草最初自鸣得意的样子。在逐层渗透中,为学生后面理解含羞草态度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在教学描写红梅的“不畏严寒”、“昂首怒放”、“傲然挺立”等词时,朱老师还巧妙地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幅红梅带雪怒放的图片,让学生来夸夸红梅。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红梅的美丽,体会出含羞草见到红梅时自叹不如的心情,自然地从识字逐渐向阅读进行过渡。
三、语言训练扎实到位。本堂课通过几次语言训练,如“什么时候,含羞草与谁相比,觉得怎么样?”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含羞草为什么得意的原因,以及后来又为什么羞愧的原因。“如果你是得意草,你准备怎样夸夸自己?”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同时,语文又具有人文性。通过解词、析句、读文、悟情,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启示:既不能太过得意,也不能太过自卑。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朱老师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懂语文,让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撰稿人 胡敏 摄影 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