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两岸四地生命教育论坛于本月19至20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论坛筹备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主席杨静娴校长向我校吴蓉瑾校长发出热忱的邀请,张菊、王频老师前往与会。本届论坛主题为“后现代及全球化下的生命教育”,针对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全球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而对当代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产生的影响进行广泛的讨论。
论坛有主题发表5个,香港全人教育联盟副主席戴希立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优质生命教育中心的龚立人教授提出“从边陲的视域做生命教育”;教育心理学系陆秀霞女士结合生动的个案来“从孩子的世界窥探生命教育的意义”,提出从有智力障碍、读写障碍、身体弱能、以及资优孩子等多方面来看待生命教育的多元性、坚韧性、跳跃性以及终极性;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的郑汉文博士则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价值散乱而流动的自我得以叙事整合的生命教育”的论点,采用生命三维叙事法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等等。之后,来自台湾、广州、澳门、内地的学者展开了4场两岸四地生命教育经验分享,对各地展开生命教育的现状、情况、存在问题热烈地交流。在公共论坛上,我校也交流了吴校长“教育有情,德育无痕”的论文,向各地同行交流我校如何将生命教育与课程整合、与雏鹰争章活动整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区资源相联合、与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经验。会中,有教师提出教学中面对有学习障碍、有自闭症的学生的教学困惑,我校两位老师也介绍了我校老师们日常工作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两天的论坛内容丰富、交流热切,表现出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希望。每个与会者都从论坛得到启发和他人的经验。